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投身于“电力天路”的杨明凯

   发布时间: 2011-10-30 21:34:00    来源: 青海日报

  

 2011年7月,笔者一行来到青藏联网直流线路工程青海段基地,在悬挂着醒目白底蓝字的“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的业主项目部内,定格下工作中这些美丽的剪影。

  “只要用心做,总会有收获。”这是青藏联网直流线路工程青海段业主项目部经理杨明凯常说的一句话。

  初见杨明凯经理,他和副经理赵世兴等人向笔者一行简要介绍了项目部的情况。

  青海超高压电网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3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是青海省电力公司电网建设管理的专业单位。先后承管青藏750千伏/±400千伏交直流联网工程(青海段)、班多水电站750千伏及330千伏送出工程、青藏铁路西~格段330千伏电气化供电工程、日月山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送出工程、330千伏向阳、丁香、团结湖等十几项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线路里程长达2915公里,变电容量6810 兆伏安。

  杨明凯经理告诉笔者,自进入2011年以来,其公司在承管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西格电铁等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门源~黄家寨110千伏线路工程、官亭五期扩建等几项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工程建设源点多、面积广,几乎承担着全省80%的电网建设管理任务。

  自2010年7月29日开工建设青藏联网工程建设以来,搞协调、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杨明凯身兼公司总经理及业主项目部经理两职,来回奔波于西宁-格尔木-沱沱河-唐古拉山等千余公里的沿线上。当平均海拔从2261米一路飙升至5231米,随着海拔一起上升的,是举世瞩目的青藏联网交直流线路工程———“电力天路”———用银线和铁塔在莽莽雪域高原架起的一条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工程。

  被称为“电力天路“的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是继青藏铁路之后青藏高原又一大能源运输通道和经济动脉,是迄今世界上高海拔、穿越多年冻土地段最长的输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建成运营将使西藏电网与全国电网实现联网,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对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前期预可研、可研开始,杨明凯就深深明白。这样一个大工程,既锻炼了个人,对于队伍建设管理经验的提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17家施工队伍几万人投入轰轰烈烈的工程建设中,当着手于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当从大风扬沙的艰苦工地回到简陋的宿舍,杨明凯总会于不经意间想起曾经看过的影片《雪域天路》。杨明凯记得影片中无数个震撼过自己的镜头,当自己也投身于“电力天路”———这项建设艰辛程度等同于雪域天路的工程建设中,杨明凯既有感慨,也有自豪。

  杨明凯曾粗略统计了一下,项目部去年7月份配备的车辆,不到一年的时间,行程已达76000公里,算下来几乎每天都有300多公里的行程。从混凝土基础浇制到线路塔材、金具的到货,从每一座塔的树立到每一根银线的走向以及各标段项目的验收,从土建基础开挖、砂石料供应人员配备到机电安装,从冻土施工技术到生态环境保护,无一不是杨明凯需要操心的,整个项目点的统筹与现场管理,必须面面俱到。

  笔者尤其注意到一个细节,杨明凯坐下时,总要用手臂垫着后背和腰部。经过询问得知,这是杨明凯长期在几个项目点之间来回奔波的结果。由于项目部的工作性质是必须得跑现场,从沱沱河到唐古拉山,从黄沙碛里到戈壁荒滩,哪怕来回跑一趟最近的现场,就得花费4至5个小时。长期在车上颠簸,加上过于劳累,久而久之,杨明凯的腰肌劳损越来越严重。当反复发作的钝痛一次次袭来时,杨明凯的上身几乎直不起来,不得已杨明凯只能用手臂支撑着腰部,继续工作。为了能赶上施工进度,杨明凯更是“守“在工地上,或者在4500多米的高海拔区,或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在现场着手于工程进度控制力度的加大, 着手于业主组织协调职能的充分发挥,着手于协调解决制约工程进度的主要问题,着手于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现场控制,着手于研究进度网路上各项目节点工期的控制关系和制约因素,为建设质优效高的精品工程、一流工程,为拿到鲁班奖,夙兴夜寐,倾力而为。

  “六月雪、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冬、一年四季刮大风。”面对高原复杂多变天气,杨明凯和他的队伍始终坚守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工程建设严把每一个关口。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