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千伏甘孜变电站海拔3400米,屹立在距甘孜县东5公里的草坝上,是新甘石联网工程的枢纽站, 称之为“高原之心”。
皮肤黝黑,看上去有些瘦弱,笑起来有些腼腆的罗洪明,就是甘孜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经理。今年35岁的他,已有10多个变电站的施工经验。在他工作的第2年,就开始担任220千伏变电站项目经理,荣获公司一级优秀项目经理,10多年的历炼,罗洪明成长为工程管理的能手和技术创新的排头兵。
不等不靠 啃下硬骨头
站内没有电源供应,施工和生活用电全部是自带的发电车供应。
甘孜站的特殊性历历可数,GIS室内地面2000平方,有7层构造,而平常这样的变电站只有3层;场地坡度陡,室内外高差达2.5米,抗震烈度达到9度……
“按常规,建这样的站需要12至18个月,甘孜变电站的总工期只有6个月,而基础工程量相当于建2个220千伏站。加之站址距成都750公里,路况又差,物资运输非常困难。”罗洪明说,自己接到任务时,感到异常棘手,夜晚常常辗转难眠,经常半夜一个人拿着图纸细细核算工程量,高原上沙尘暴、冰雹、频繁的暴雪等恶劣天气,更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面对远超预想的施工困难,罗洪明从开始睡不着觉,到心中有数。他根据多年变电站施工的经验,针对该工程特点,提出“科学施工、打破常规、优化方案、坚持创新、加大投入”方案,制定了“4月抢进度、5月抓形象、6月保安装”的进度控制原则,带领团队克服困难,确保完成任务。
今年3月底,甘孜站正式开工。此时的甘孜是一个白色和黄色交替的寒冷季节,半个多月都在下雪,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吹的人睁不开眼,此刻也是工期最紧张的基础施工阶段。
每天凌晨6时,罗洪明准时起床,带领大家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他穿着绿色雨衣的身影总是急匆匆地走在工地上,每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了,或者是结构冲突,或者是方案变化,或者是施工速度达不到要求,他都和攻关小组一起探讨,选定最佳改进方案。其中针对配电室基础挡土墙施工难度大问题,采用的“先回填再开挖分层浇筑”的优化方案,一个月完成了5000方混凝土浇筑,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技术创新 努力做更好
“先后做了10多个变电站,这个是最困难的。”施工困难得到了克服,可罗洪明并没有满足,他提出“换一种材料、换一种工艺、换一种工序、换一种工具,我们能做的更好”的创新理念,向科技创新、提高工程质量发起了挑战。
甘孜站挡土墙为现浇砼,工程量很大,罗洪明根据经验设计了“设附加层的组合钢模”,其效率几乎达到传统施工方法的3倍,且整个工艺质量明显好于传统方法;站区围墙采用装配式围墙,这是罗洪明在德阳500千伏变电站中进行的创新发明,在甘孜变推广运用;打破“先站外,后站内”常规,甘孜站“先站内,后站外”,先施工站内工程量最大、工序最复杂、工期最长的GIS厂房等工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GIS配电室室内地面垫层采用铝合金矩管支模,相对传统工艺,平整度更易于控制,且模板可以重复利用……
不仅仅要电亮藏区,还要把绿色、环保送给藏族同胞。罗洪明带领团队一次次大胆的尝试,一个个成功的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低碳环保,绿色施工。
目前,该站建设中采用的装配式围墙、装配式电缆沟,均已获国家专利,还创造了钢建构的GIS室内112米基础水平误差小于3毫米的业内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