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次仁拉姆:从朗生到“长寿仙女”

扎西    发布时间: 2011-06-14 16:05:00    来源: 人民日报

次仁拉姆在家中安度晚年
次仁拉姆在家中安度晚年。

  曾是朗生(农奴)的次仁拉姆,在西藏民主改革后,带领11户朗生组成农业生产互助组,齐心协力、脱贫致富,被誉为“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次仁拉姆,在藏语中意思是“长寿仙女”。在西藏民主改革时期,被人们广为传颂的穷棒子互助组组长就叫次仁拉姆。她的故事如金子般闪耀,影响了好几代人。

  1926年,次仁拉姆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桑昂区的一个破牛棚里,在阿妈背上和牛棚里度过了童年。从6岁开始,她就给领主当朗生(农奴),饱尝了生活的辛酸。晚上睡在阴暗的门背后,每天只能吃到两勺糌粑。

  “12岁那年,我就离开家乡,被女领主带到乃东温曲庄园,就再也没有见到阿爸阿妈。”回想自己过去做农奴时的艰辛,次仁拉姆伤心地流下眼泪,“在旧西藏,我们朗生就是会说话的牲畜,命运掌握在领主的手里,饿了没人管,冻了也找不到人诉苦,给领主当牛做马,生活苦不堪言,而且我们妇女的地位更是低下。”

  1959年,是次仁拉姆难忘的一年。格桑花开,冰雪消融,次仁拉姆所在的桑嘎村也迎来了民主改革的春天。这一年,次仁拉姆同西藏百万农奴一样翻身得到了解放,当时政府给她全家3口人分了房子、土地和绵羊。

  民主改革第二年,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村里决定成立互助组。条件比较好的人很快找到了各自的互助对象,而次仁拉姆这些朗生因为是领主的家奴,没有什么耕种经验,互助组都不愿意要他们。

  “其他的朗生都来到我家,说怎么办?没有人要我们,嫌我们不会种地。我说,过去我们穷,我们是朗生,是因为有领主压榨我们,现在我们翻了身,别人能干的,我们为什么干不了?只要腿是自己的,我们就能走向幸福。” 于是,在次仁拉姆的鼓励和带领下,1961年3月,穷棒子互助组这个西藏第一个全部由朗生组成的互助组在乃东县桑嘎村诞生了。

  “当时我们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不懂农活,就在别人干活的时候,偷偷地去看、去学,然后再教给互助组的其他人,大家齐心协力,硬是把这个互助组建设得红红火火。”次仁拉姆说,互助组成立之初,仅有3头耕牛,农用机具也仅有两个旧犁铧、3个旧木犁架。

  一年下来,朗生互助组不仅能够自给,而且有了余粮,又用卖余粮的钱,买了更多的牲畜,每个人都配备了农具,大家铆足了劲,年年都上一层楼,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互助组。这个最初由11户朗生组成的互助组不仅在山南,在全西藏也让人刮目相看!

  1963年10月,带领穷朗生翻了身的次仁拉姆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毛主席接见我,我做梦都没想到,当时激动得一直在流泪,都没仔细看看主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次仁拉姆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并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选为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尽管身居要职,但次仁拉姆从来没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农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她都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始终保持着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

  “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是他们带来了光明。我名字的意思就是长寿仙女。在过去,我只不过是一个苦命的朗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新西藏,我才真正成了‘长寿仙女’!”昔日的穷棒子互助组组长,如今已成为一头银发的耄耋老人。虽年过八旬,可次仁拉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始终没变,对党的感恩之心始终未变。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