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的甘孜馆里,一位藏族老人的现场表演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只见他手执一刻刀、一钢錾,在两块指甲大小的银片上仔细雕刻。刀錾经过处,一条条虬曲如发的细槽从平板的银片上显现出来。不到一小时,一幅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图案就出现在人们眼前,引起现场一片惊叹。
这位藏族老人就是藏传金属锻造手工艺国家级传承人俄色呷马。
“非遗节给了我一个展示民族技艺的平台。”今年60岁的俄色呷马兴奋地说,“前来参观的人们很喜欢我们的工艺产品。不到两天时间,带来的银饰就买了上万元。”
在非遗节展馆,一把长1.4米的藏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刀刃锋利无比,银制刀鞘刻饰着精美的藏族风格的纹理,镶嵌的10多颗宝石在灯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参观者纷纷拿起宝刀合影。
“这是“白玉藏刀”。做这把刀要花费一个工匠近半年时间。仅工艺就有烧蚀、雕琢、锻造、镶嵌等几十道,材料近百种。是河坡藏民族手工技艺中的精品。”俄色呷马介绍。
“格萨尔兵器部落”,这是对甘孜州白玉县河坡藏民族手工技艺的称誉。其精美绝伦的佛具、锋利无比的藏刀、做工考究的马具等,近千年来一直在广大藏区享有极高知名度。作为河坡藏传手工技艺的代表性人物,俄色呷马7岁跟师学艺,13岁就能独立制作大型金属手工艺品。
由于种种原因,河坡藏民族手工技艺发展至当代面临失传的危险,俄色呷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被聘为国家级传承人后,俄色呷马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努力奔走。2007年,省藏校聘请他为特聘教师,开班传授技艺。“最让我高兴的是,如今,几十位弟子已经成为藏传金属锻造手工艺制作的骨干力量。”
为让这项手工艺传承走入良性循环轨道,两年前,俄色呷马开办了公司,专门制作销售河坡藏民族手工技艺产品。产品远销印度、尼泊尔等地。年销售额过百万的实力使俄色呷马能招收10多名贫困孩子从小跟他学习技艺。同时,他还与政府合作,收集编撰反映河坡藏民族手工技艺的图谱,第一次为该项手工技艺留下文字图片资料。
俄色呷马说,自己参加了三次非遗节,亲眼目睹了一次比一次规模大。“这次进入非遗博览园,我更加看到了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