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张智勇:创造天路隧道“零偏差”

陈鸿圣    发布时间: 2011-05-10 15:58:00    来源: 人民武警报


背后是雪山,仰望成一座风景。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对测量兵而言,精密的测量仪器是武器,视若生命。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海拔4800米的巍巍嘎隆拉雪山,注定是造就英雄传奇的舞台!

  2010年12月15日,历经交通一总队官兵800昼夜日夜鏖战,攻克百处生死天险,创造6项世界之最,全长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成功打通,洞口交接呈近乎完美的闭合状态,实现“零偏差”!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行政建制县——西藏墨脱县即将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

  作为控制隧道掘进走向、线性的核心技术环节,嘎隆拉隧道贯通实现“零偏差”!测量班班长张智勇功不可没!一项改写西藏筑路历史、刷新共和国交通版图的施工记录,在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士官手中诞生。

  2007年8月,以优异成绩从山东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入伍的张智勇,来到重庆三峡库区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开始了最基本的工作适应和经验积累。2008年9月,一听说西藏墨脱公路开工筹备,这位“80后”第一个报了名。

  举世瞩目的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是通往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在泥石流、塌方、雪崩多达百余处的极端艰险施工环境里,在年强降雪多达8个月、昼夜温差达30℃的极度恶劣气候条件下,集中着强涌水、大断层、强岩爆、高纵坡等隧道施工建设史上的世界性难题。

  天降大任,必先劳其心志、苦其筋骨。作为第一批率先进驻工地的先遣队员,张智勇强忍长途跋涉、高寒缺氧带来的严重不适。为使洞口赶在严冬之前快速成型,张智勇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干粮、矿泉水,背负着近50斤重的测量仪器沿着陡峭的山壁艰难爬行。针对GPS控制点离洞口水平距离400多米,垂直高差200多米的情况,分别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反复测量,可始终线点连接不上,掌握不到洞口的最佳位置。三天过去了,张智勇和技术小组成员忙得焦头烂额,可隧道雏形始终没有浮出水面!

  张智勇百思不得其解。内地高速公路建设市场的一些技术难题,都没有使他产生如此彷徨。可今天的嘎隆拉雪山,却令他产生了空前的压力!

  夜晚,在战友们熟睡的当儿,张智勇独自来到办公室挑灯夜战,查规范、读图纸,双眼始终紧盯住电脑屏幕上的隧道洞口纵剖面图,苦思良策。在经过达百次的比拟和测算后,终于找到难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受雨雪天气影响,两组测量数据之间始终存有一个误差值,无法达到交汇。

  “既然两种较为精密的仪器都不能各自找到合理位置,那肯定缺少一个交汇点,何不使用联合控制测量法?”这一瞬间的灵感造就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张智勇连夜编制出“四等水准测量、红外测距”测量放样方案。第二天,张智勇向跟踪现场的西藏交通部门详尽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洞口成型难题迎刃而解!

  青春与使命同行,奋斗与光荣相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1月,张智勇被交通指挥部评为“质量标兵”,2010年8月被总政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大雪封山期内,张智勇在“雪槽”里笑对人生。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人生以雪山为底色,平凡中凝聚传奇。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人物小传:张智勇,男,汉族,山东聊城人,1984年4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2007年8月入伍,中共党员,中士,现任交通一总队三支队西藏扎墨项目部测量班长。2010年8月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前不久被武警部队表彰为“10名士官先进典型”。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