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卢经仕:雪域厚土——助我实现人生价值

黄志武    发布时间: 2011-04-02 10:40: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再次见到卢经仕,是他刚下乡回来,几年的野外作业,已经让当年的稚嫩小生变得有些沧桑。匆匆洗过脸,开始了我们的交谈。 卢经仕,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如今已经是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的骨干技术员。

  记得刚到西藏,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到加查县境内的一个金矿搞勘查。正值雨季,原来就不太好的路变得泥泞难行,刚开始,还觉得很轻松,可到了海拔4200米后,就开始感到呼吸困难,每走50米左右,就得休息一会儿。大约5公里登山的路程,他们足足用去了6个小时。路难走成为他对西藏广袤大地的第一印象。

  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艰苦的。一次,他们要下到一个矿井。可是施工没几天就遇上了井喷般的流水,整个工作区成了“水帘洞”,他们每天上下井几次都必须经过这个“水帘洞”,一连几天都要穿着被水淋透的衣服在井下监督工程施工、收集资料。

  在交谈中卢经仕说道, 大家可能都知道,青藏高原地形特别复杂。一次,我们需要攀上悬崖观察岩石,通向悬崖的路仅能通过一个人,我用手紧紧抓住每一块可能抓到的岩石,慢慢地移动,这可能就是“寸步难移”的来历吧。刚在悬崖观察完,天上突然下起了冰雹,直到中午,冰雹才完全停下来。我们调整好心情,坐在随处可见的岩石上开始“享用”我们例行的午餐,一边嚼着馒头一边欣赏着远处的雪山……

  前几年,矿区有一个探矿工程项目,掘进270米都没找到矿层,大队领导和项目人员都着急了,因为这个平硐已投资了近30万元。此时,如果放弃施工,30万元就血本无归了。队里决定派他和几个同事再次深入到270米深的平硐进行一次详细的观察测量。经过分析他认为,暂时没有发现矿体是因为掘进深度还不够,没有到达矿层。队领导决定按原掘进方向继续向前施工。好消息终于等来,见矿了,而且矿层比较厚!资源量也增加了四分之一,价值5000万以上。

  找矿途中,他们经常会遇到热情的农牧民。“记得第一次接过牧民兄弟递过来的酥油茶时,我特别不习惯那味道,但是拗不过主人的盛情,只得喝下了一碗。还有一次,我去一牧民家聊天,主人见我嘴唇干裂又出血,就送我酥油。现在,我已经慢慢习惯喝酥油茶了。”卢经仕说道。

  卢经仕的工作很辛苦,但他说,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这份工作能充分体现我的人生价值。我希望我能够像“高原之舟”的牦牛一样,为寻找祖国富饶的矿床攀高山、涉深谷、战严寒、斗缺氧,为西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