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精彩推荐

青藏兵站部:用青春和热血谱就的“天路”赞歌

——记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
王经国 唐向东 樊厚东    发布时间: 2011-08-01 15:03:00    来源: 新华网

  这是一个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地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内地50%,年均气温在零下6摄氏度左右,8级以上的大风年均达120多天。这里有一条被称为“西部大动脉”的“天路”,它保障着驻藏部队近80%的物资运输、西藏军地80%以上的油料输送和国防通信。常年奔波、奋战、驻守在这里的,正是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官兵。是他们源源不断地将物资、油料等各类保障输向西藏。在巍巍高原,他们有如一条飘动的哈达,跨江河、越雪峰,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天路”赞歌。

  以超常人的气概征服亘古冰峰建成西部大动脉

  1953年8月,慕生忠将军率部向无人区开进。行至一条河流处,有人问:“格尔木在哪里?”将军拿出一把铁锹往地上一插:“这就是格尔木。”于是,这里成了修筑青藏公路的前进阵地。

  当时从祖国各地集结起来奔赴高原的官兵遇到了超出想象的困难:人迹罕至、草木不生,没水、没电。“特别是严重缺氧,人站着都觉得呼吸困难,头痛难忍。”青藏兵站部部长翟振发介绍说。

  面对困难,官兵们叫响了“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迈誓言,兵站部官兵用铁锤和钢钎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1954年,被誉为“天路”的青藏线通车了。

  “官兵们清楚:只有搭建起有效快捷的后勤保障通道,才能使青藏地区的民众和驻藏官兵有更多的生存机会,青藏地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青藏兵站部副政委王应德说。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代代兵站部官兵先后完成一项项创举。

  1968年,从柴达木盆地腹地大柴旦至拉萨的国防通信线路成功架设,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防通信线路。

  1976年12月,全长1080公里的格拉输油管线的铺设任务胜利竣工。

  上世纪90年代末,兵站部参与修建了“兰西拉”光缆通信线,从此,西藏人民有了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

  2004年8月,格拉管线和青藏线沿线泵站再次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了全线监控运行自动化、调度指挥数字化、管理信息可视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一条集空中、地面、地下为一体的“立体保障通道”目前已建成。50多年来,青藏兵站部累计承运各类物资800余万吨,输送油料500多万吨,接待过往人员超过1亿人次,通信保障无责任性事故。

  默默坚守铸就雪域高原丰碑

  “青藏线,既是祖国内地通往西藏边陲的生命线,也是人与自然抗争的生死线。”翟振发说。

  “在线上,大家对于绿色是渴望至极。”纳赤台兵站营长袁克勇说,曾经有一个战士三年没有下山,下山后第一件事就是抱着树哭。“因为它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

  近年来,官兵们挖开冻土,搬走沙石,从百里之外运来黄土和牛羊粪,硬是在永冻层上建起了“绿色景观”。如今在整个青藏线,建起200多个温室,在每个兵舍里都排列着一盆盆花青翠欲滴。

  “闻一闻花香,呼吸一下蔬菜的味道,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之一。”士官邱红涛说。

  今年30岁的邱红涛是唐古拉泵站柴油机班班长,已是四级军士长的他在泵站待了13年。

  在五道梁兵站,生存环境更是恶劣。那里流行一句话:“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

  “在这儿就连汽车都会因缺氧经常发生机械故障。”曾任五道梁兵站站长的袁克勇说,这里的土壤汞含量高,各种植被都不长,水质也很差,里面不仅含有许多有害物质,而且还有许多红虫子。

  身处恶劣的环境,官兵们依然顽强坚守,确保青藏线上各条运输线的畅通。在泵站、机务站,官兵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高山、跨河流徒步巡线。

  780名烈士长眠雪域高原

  在青藏兵站部部史馆里有这样一张照片:兵站部政委贾新华静静地坐在一个墓碑旁凝望着墓碑,墓碑下摆放着一簇鲜花。

  牺牲的战士叫宋兆元,是贾新华同年入伍的老乡。入伍第三年,在一次执行进藏运输任务中发生车辆事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1岁。

  在青藏兵站部,记者看到了勇士们的“死亡档案”,上面记录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

  高原处处埋忠骨。50多年来,先后有780名官兵长眠于雪山冻土中,有数千名官兵伤病致残,更有无以数计的官兵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职业病。在青藏线上,平均每1.8公里就有一名倒下的军人,这创下了我军和平时期师级单位牺牲人员之最。

  时至今日,兵站部的官兵每年都会去格尔木的烈士陵园看看这些老战友、老前辈,祭拜悼念一番。

  “这是对我们大家心灵的净化、升华。看看他们把生命奉献在雪域高原,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们只能也必须要建设好青藏线、服务好西藏人民!”王应德说。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