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蓝精灵——王正杰
王正杰的家就在高平市运管小区,来到他家里,家人正忙着为他收拾行装。一个月的探亲假还没有结束,他就接到了提前返藏的通知。作为西藏扎囊县志愿服务队队长,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把提前返藏的消息转达给20多名队员。
几件防寒服,一个热水杯,笔记本电脑,一台相机,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我不去,总得有人去。铁只有不断的磨砺才能变成钢”,眼前这个25的小伙子,眼神里透出一种如铁似钢的坚定。
王正杰出生在一个煤矿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选择了河南理工大学与煤矿相关的安全工程专业,临近毕业时顺利进入煤矿实习。在那里的几个月时间里,平淡无奇的生活、枯燥乏味的工作,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一度失去了方向,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那是最痛苦的时候,我不断反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毕业时,他在学校官网上关注到一个大学毕业生西部计划的通知,号召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支援西部,奉献力量。在现实与理想的挣扎中,在自我的不断拷问中,他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吃惊的决定——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支援西藏。“我就想,煤矿不是我终身的职业,我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去改正,还需要通过一些地方去磨练自己,这个是最初的想法。然后我感觉,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是不要拘泥于一个小地方,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更好地去实现这么一个人生目标”。
王正杰的父亲起初根本不愿意,因为儿子本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大多数人都羡慕的生活。甚至她的妹妹还哭着说:“爸爸,人家都是把儿子往国外送,你怎么把哥哥往西藏送”。但是看到儿子坚定的眼神,耐心的劝说,亲友的支持鼓励,他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儿子长大了,既然他愿意,那就让他去吧,雄鹰就应该在蓝天翱翔。”
带着心中的美丽理想,带着家人的鼓励支持,王正杰开始了他的寻梦之旅。经过努力,他顺利通过考试,被分到了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团委。
“那彩色的经幡和白色的哈达,渐渐从远景中的一条彩线变成眼前的一道软墙。我扒开挡住视线的五彩丝绸,就在视线所及的最远处,神湖出现了。那碧绿色的湖泊,那马蹄形的湖泊,那被群山环抱的湖泊。剧烈的山风吹动经幡发出巨大的声响,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流云在湖面映出各种形状的倒影。”刚上路时,这是他心里最美好的期盼。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差距。
扎囊县地处西藏中南部,海拔3600多米,2163平方公里内仅有3.5万藏民。刚到那里,高原反应让他感到头晕、恶心,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扎囊县团委仅有四名工作人员,王正杰每天都要写信息简报,团情团训,还有接受临时委派的任务,工作非常忙碌,每天一日三餐得靠自己解决。“这是一种挑战,对自我心理的挑战,也是对自我生活能力的挑战。”
面对这这些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以一个男人的方式,完成一种蜕变。
紧张的工作之余,王正杰并没有闲着,他发起成立了“扎囊志愿蓝精灵”组织,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到一起,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为当地牧民开展志愿服务,并自发为即将中考的孩子们补课等等。
“工作之余,我们还要做一些志愿活动,就是说通过政府之外,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些补充。我们做的这些志愿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与藏族人民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融入这个时代。”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想着志愿服务,就这样,不知不觉半年时间过去了。王正杰说他如愿以偿,体验了异域风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身能力,更是把高平精神带到了西藏。“我虽然是在河南读书,也是作为河南队员去的西藏,但我的根在高平。我不仅要把一个志愿者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带过去,更要把高平人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精神带过去,真诚服务扎囊县当地的西藏群众”。
志愿服务的期限是三年,三年后,对于未来,王正杰也想了很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留在西藏,在宁静、广袤的雪山之巅实现人生价值,“那里的民风很淳朴,那里风景很美,空气很清新,但是那里的经济还欠发达,生产生活方式也比较落后,我希望能够留在西藏,更好的为当地的藏族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更加希望像我这样千千万万的志愿者能够投身西藏,支援西藏,帮助西藏,从一点一滴做起,那样西藏将会更加美丽。”
原标题:援藏蓝精灵——王正杰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