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85后"援藏干部三年援藏工作的点滴收获

   发布时间: 2013-09-16 08:38:00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 "85后"援藏干部沙成禹:实实在在为西藏建设做贡献

  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95年5月,上海第一批49名干部赴藏,3年一任,至今上海先后派出6批共300多位援藏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有关部门和江孜、亚东、拉孜、定日、萨迦5县。今年6月,上海第七批对口援藏干部进驻了这里,开始了他们为期3年的援建工作。

  出生于1985年的沙成禹是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团队中年纪最小的。来自奉贤区金汇镇的他目前在日喀则地区委员会政研室担任经济社会科副科长。沙成禹告诉我们,在他还在念大学的时候,就曾有机会接触过一位当时上海的援藏干部。从那位干部口中他第一次了解到了援藏工作的艰辛和意义,也因此对西藏产生了最初的好奇和憧憬。参加工作以来,沙成禹一直怀有参与援藏愿望,这次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能成为援藏干部的一员,他既兴奋又感到肩头责任的重量。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让很多人对85后党员干部的工作信念、入党动机产生过怀疑,但沙成禹说,他的援藏动机很单纯,未来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他更看重的是眼前,是不是能实实在在地为西藏的建设做出点贡献,仅此而已。

  现状:在预期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85后”援藏干部沙成禹

  沙成禹说,他选择参与援藏获得了家人的一致赞成。在进藏之前,他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进藏后虽然还是出现了意料中的高原反应。气喘,心脏压迫几乎成为他现在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他还是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展开工作,不怵困难,有冲劲。

  在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之初就尤其强调除了要给当地带去资金、项目外还要能够充分“融入当地”,体察当地民风民情。进藏两个月有余,沙成禹发现,日喀则地区当地的工作环境,工作伙伴的处事方式和各机构运转的机制都和在上海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工作进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数有时也会令他感到压力倍增。但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就要“说当地话、吃当地饭,做当地人”,融入当地首先要把自己作为这里的一份子。

  突破:高压下奋战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援藏三年,远离上海远离亲人,年轻的沙成禹坦言,自己时不时也会对故乡心生牵挂。但既然选择了进藏,就要把工作干好;既然承担了这份责任就要不辱使命。在他看来,攻坚破难、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奋战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上海前六批援藏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援藏经验获得了日喀则当地各界的一致认可和赞誉。也给沙成禹日后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他说,未来,如果能坚持继续把上海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带入日喀则,融入到援藏工作实践中去,那这三年就不会白费。

 (责编:王东)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