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殷壮求援藏三年:教育理想照进世界“最高”中学

刘行喆    发布时间: 2013-09-09 13:21:00    来源:东方早报

  原标题:上海援藏干部回忆饮食难:连食堂肉汤都吃完了

 6月15日,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定日县中学副校长殷壮求(中)在学校门口留影。早报记者刘行喆图  

6月15日,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定日县中学副校长殷壮求(中)在学校门口留影。早报记者 刘行喆 图

6月15日,殷壮求在教育学生们要节约用水。早报记者刘行喆图

  6月15日,殷壮求在教育学生们要节约用水。早报记者刘行喆图

  原标题:从海拔4米到4440米:教育理想照进世界“最高”中学

  简陋的校门上,“定日县中学”五个镏金大字已经褪色,中间的两个字用透明胶带反复固定,胶带里积满了灰。校门后面,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再往后,是褐色的山脊和幽蓝的天空。这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中学——西藏定日县中学。

  6月14日,定日县中学副校长殷壮求戴着一顶印有藏文的牛皮帽,拉着他的两位同事就在这个校门前合影。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殷壮求的任期即将结束,这将是他在这所学校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定日县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4440米,位于县城郊外的定日县中学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学”。2010年6月,作为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殷壮求从海拔4米的上海九亭中学,来到了海拔4440米的定日县中学担任副校长。

  一阵风吹来,校名里的“中”字挣脱了透明胶带,摇摇欲坠。在强烈的紫外线和稀薄的氧气中,殷壮求的笑容和他三年的援藏生涯就此定格。

  入藏三道关:缺氧、少电、饮食

  定日县城海拔444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上海的55%,“打电话超过五分钟就喘”。

  定日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气候干燥,植被少,县城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自从1995年第一批上海市援藏干部奔赴日喀则地区进行援建以来,定日县都是条件最艰苦的县城之一。

  2010年6月,59名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抵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稍作休整后,定日小组的6名成员蒋仁辉、陆佩华、项春、钱德怀、汪珺和殷壮求一起,来到了上海援藏五县中海拔最高的定日县。

  一位援藏干部回忆,在他们的欢迎晚宴上,第五批的一位“前辈”拍着肩膀说:“兄弟,三年不容易。”

  身体上的难关,是所有援藏干部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这一关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就像生病必须要吃药,这是无法逃避的。援藏要有点男儿的血性,更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一位援藏干部写道。

  横亘在他们前面的第一道难题,就是缺氧。

  定日县城海拔444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上海的55%。刚到定日,殷壮求稍走几步就严重气喘,每天晚上都头疼、胸闷,无法入睡,白天工作时又没精神,直到一个月后才调整过来。

  “打电话超过五分钟就喘,”同为第六批援藏干部定日县住建局长汪珺对定日的高海拔印象深刻,“来之前我们也不理解,跟第五批的前辈打电话,对方说话老是喘,来了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59名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中,许多人都有因缺氧导致失眠的情况,甚至有人长期服用安眠药。领队闵卫星告诉记者,因为严重的失眠,他每天都需要吃3至5粒安眠药才能睡着。三年下来,几乎所有的援藏干部的嘴唇,都变成了紫色。

  第二个难题就是没电。

  定日县委书记蒋仁辉对记者介绍,定日县至今仍未接通国家电网。全县白天没电,县城分3个区,晚上轮流供电。

  对刚从上海来的援藏干部来说,没电的烦恼可能更难解决。刚来的时候,定日小组的6名干部,因为宿舍没电,甚至需要到网吧里充电。

  没电只是定日县艰苦环境的一个侧面。定日县部分乡镇还没有修通公路,县委书记蒋仁辉有时去偏远乡村考察,只能骑着马下乡,这也成为他记忆中对定日最深刻的回忆。

  对于定日的援藏干部来说,冬天最难熬。定日10月就将进入冬天,海拔高加上又是风口,因为没电,连普通的照明都无法保证,更别提取暖。蒋仁辉介绍,刚来的时候,他们只能生炉子,用牛粪、干柴等当燃料。

  入藏的第三道难关,就是饮食。

  对于这些来自上海的干部,西藏的饮食也是一道难关。入藏三年后,每顿饭前加一碟小米辣,已经成为了定日县常务副县长项春雷打不动的习惯,而来西藏之前,这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来不吃辣椒。

  “这里东西少,口味比较淡,多吃点辣椒能刺激食欲。”项春告诉记者。

  对于西藏的饮食,援藏公寓食堂的大师傅王志华感触最深。2012年,王志华从上海锦江饭店调入日喀则上海援藏公寓工作,征集了援藏干部的意见后,他打算在高原上做出本帮菜的味道。

  高原上做饭,困难不少。首先,海拔高导致气压小,每次炒青菜前,王志华必须要用高压锅先炖一下才能再炒。其次,拉萨的肉虽便宜,但蔬菜很贵。王志华告诉记者,菜市场的毛豆曾一度涨至30元一斤。最关键的是,每个援藏干部每天的餐饮标准只有30元。

  在有限的经费和高昂的菜价两面“夹击”下,王志华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尽量做得好吃,量不要太大,这样才能减少浪费。”

  他还烧出了援藏干部口中的食堂“四大名菜”:南乳肉、红烧肉、糖醋小排、红烧大排。“食堂刚开始做南乳肉的时候,盘子里面的汤都不剩,全部吃完了。”一位援藏干部回忆道。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