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国国务院侨办于举办了为期两周的“文化中国·知名华人书画家西藏行”采风活动,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近20位知名书画家,以西藏浓厚的文化资源为素材进行书画创作。来自新西兰的藏族华人画家丹增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来西藏采风,刚刚去过珠穆朗玛峰的他意犹未尽。
来到拉萨第二天,丹增就着手在布达拉宫前写生,情不自禁地画了两幅,作为一个藏族画家,布达拉宫带给他的神圣感、亲切感非同寻常。“这是我第十几次画布达拉宫了,但是它的神圣之处就是每个角度都别有风韵,百看不厌。每次在这里作画,我都会心潮澎湃。”
旅新藏族华人画家丹增 摄影/张丽娜
旅居新西兰13年,丹增一直没有忘记民族文化。从1988年到现在,他从事的职业都没有离开了西藏。丹增现任新西兰西藏文化协会主席,2011年在新西兰成立了西藏私立博物馆,现在私立博物馆内共有 800件西藏物件。面对每天上百的参观量,丹增总是亲自热情讲解,把民族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也是他一直在从事的事业。
“这些展品一部分在拉萨收集的,还有很多是去尼泊尔、印度各地买来的。我们展出的这些东西包括西藏生活用品、民俗、绘画、佛像各个方面,也有一些人会专门过来咨询,很多新西兰人咨询后就买上机票去西藏旅游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藏、了解西藏,丹增感到非常幸福。
新西兰与西藏之间的情缘颇为巧妙。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是新西兰的希拉里爵士,而第一个登顶珠峰的残疾人也是新西兰人马克英格里斯,“所以大家对西藏并不陌生,而且很愿意了解西藏文化,有一种情感在里面”。
“我觉得对于民族文化,自己一定要了解,才有资格介绍给更多的人。这也是我一生的使命。”
近年来,丹增也一直在写西藏相关的书,曾经出版过《破译天珠》,目前他正在写《西藏刀具》。“刀具是西藏博物馆中的主要展物,但还没有一本完整介绍它们的书籍,现在藏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保护,更值得去深究。在藏民族文化历史中,刀具不完全是用来战争的, 而是藏族人生活中实用的物品,从饮食到狩猎。而且藏刀上刻有的具有代表性的藏式图案,也反映了西藏文化的内涵。”丹增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研究调查西藏刀具的发展史、现状,近期准备出版。
2013年2月,在奥克兰北岸的Bruce Mason Centre展厅内,丹增的《西藏风情》主题画展开展,新西兰毛利事务部长Dr.Pita Sharples、新西兰国家党主席Peter Goodfellow、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华人国会议员杨健、霍建强先生等100多人参加。150多件关于西藏的画作和收藏品真实的反映藏民族的生活、宗教活动场景。丹增把观众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雪域高原。
“画展与博物馆都是一个窗口,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使者,带着这种使命感把西藏的文化用这些窗口带给观众。”
(责编:田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