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日从青海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获悉,正在建设中、作为从青海通往西藏昌都必经路线的共玉高速(青海共和县至玉树市),目前多项高原冻土筑路技术已陆续应用成功。一些专家说,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高原冻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技术。
据青海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许安花介绍,高原冻土由千百年来的持续低温冰冻而成,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为冰融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为永冻层。永久冻土对气温较为敏感,为避免由施工、通车形成热量引起的路基热胀、变形和位移,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让永久冻土保持“沉睡”。
记者采访了解到,共玉高速永久冻土路段两旁整齐林立着许多被称为“热棒”的设施,这些“热棒”可将空气中的冷量传入冻土层,将冻土层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从而使冻土层保持冻结状态。同时,施工车辆还将大小不等的通风涵管埋入路基,在边坡铺设大量石板和碎石,有效保障了路基温度的稳定。
为防止冻土隧道开挖面因温度变化而坍塌,共玉高速部分隧道山体上覆盖了大片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黑色保温网,这些保温网可吸收太阳辐射,减缓山体温度散失。
共玉高速起点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终点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镇,是214国道从青海通往西藏昌都的必经路线,全长635.61公里,平均海拔4100米,其中永久冻土路段长达227.7公里,是青藏高原在建里程最长、穿越永久冻土范围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
“与已经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相比,共玉高速的施工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这标志着我国永久冻土筑路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一些专家说,今后相关经验将大规模应用于我国高原地区的隧道、桥梁和道路工程中。
原标题:青海破解高原冻土筑路难题 将建成入藏高速新通道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