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志玛向记者讲述当年火热的青春故事。摄影:白娟
时光穿越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签署前后,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当时被战友戏称为“小牦牛”的洛桑志玛刚参军不久,就接到了一份艰巨的任务——随十八军南路先遣支队进藏。
从学生到战士
当年十八军先遣支队健在的人都已步入耄耋之年,同样,洛桑志玛老人也已82岁高龄。
在成都西藏老干所,我们《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采访组一行采访了几位健在的“老十八军”,采访的对象大多会形象地描绘当年路上的无比艰辛和千难万险。而这几位十八军老战士中,洛桑志玛老人是唯一一个笑着讲述当年艰苦经历的老人。
初见洛桑志玛老人,第一印象便是老人显得精神矍铄、神清气爽,笑容一直挂在她的脸上。老人的进藏故事要从她的18岁那年开始,也就是1950年6月——老人参加十八军的那天。
洛桑志玛老人说,当年和她一同招录的巴塘人共有70多人,都是当地“国立师范”的学生,她被招募到十八军联络部,安排与十八军南路先遣支队一同进藏,主要负责沿路向广大藏族人民特别是贵族、活佛等上层人物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统战工作。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年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有两个进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十八军接受进藏任务开始,到昌都战役的胜利结束并建立新生的革命政权——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阶段就是在昌都战役的促进下,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随后根据协议和平解放全西藏。
洛桑志玛老人所跟随的十八军先遣支队,便是在《十七条协议》签订以后,十八军主力部队从昌都向拉萨和平进军的先头部队。
快乐的“小牦牛”
虽然是和平进军,没有战争的硝烟,但从甘孜徒步行军走到刚解放不久的昌都,先后要翻越海子山、雀儿山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几座大山,徒步行走近一个月时间。回忆那时艰难的进军路途,洛桑志玛老人的脑海中欢乐的记忆也不少。
洛桑志玛老人笑着说:“当时我们联络部只有3名女战士,所以在进藏途中,我们就不用背包。我的身体是当时队伍中最好的,每天徒步的路程很轻松,跑得比谁都快,所以领导和战友都叫我‘小牦牛’。”
洛桑志玛老人自己认为可能是第一次进藏的原因,加之对革命坚贞不渝的执着和信念,各种新鲜事物和革命热情缠绕在一起,令她成为行军战友眼中最欢乐、兴奋的“小牦牛”。
一路上老人把自己的歌声洒满了所到之处。
“我把我们党的政策编入歌词宣传给群众,结合巴塘弦子等群众喜爱的民歌、舞蹈,让群众从歌曲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洛桑志玛老人说,唱歌跳舞一直是自己的乐趣,进军西藏的路上,组织给她安排的任务之一就是用艺术手段向群众宣传政策,这让她的行程又多了许多欢乐。
到达藏东重镇昌都不久,军党委成立先遣支队,先期前往拉萨与西藏地方政府接洽联络,协商迎接后面大部队进藏等事宜。从昌都到拉萨,约有1000多公里路程,穿越数不清的峡谷激流和荒无人烟的高原草地,整天要跋涉在高山峡谷之间的崎岖道路上。
洛桑志玛老人说:“继续前进道路时断时续,多半只有人畜长期通行而自然形成的道路,路况极差,物资运输全得靠人背畜驮、溜索、牛皮船、独木舟等方式进行,看不到一条正式公路,那时的道路交通可谓是乱石纵横、不可名态,尤其是山区的羊肠小道和极为简陋的栈道十分险峻。”
由于海拔不断升高,路上爬坡增多,有的同志实在累得不行,就只能拉住驮东西的马的尾巴。洛桑志玛也因道路的坎坷而抓过马尾巴爬坡,但她透露,如果按照当时的纪律,拉马尾巴若被发现,就得作检讨甚至给处分,纪律非常严格。
胜利抵达拉萨
同道路的变化一样,从到达昌都开始,随着深入西藏腹地,洛桑志玛的统战工作任务也开始增多,情况复杂多变,她与当地贵族和活佛的打的交道越来越频繁。
“在我们进行统战的对象中,有些社会上层人士虽然表面上表示理解和支持《十七条协议》,但背后却破坏和平,甚至对进军的先遣支队也进行渗透。”
在到达工布江达宗后,一直做统战工作的洛桑志玛也竟然成为反动分子的“统战”渗透对象。
洛桑志玛说,在工布江达宗,她按照惯例和工作任务积极与当地的贵族和活佛进行交流,宣传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共产党和《十七条协议》。等到中午大家闲暇在各自住所的时候,一位自己在巴塘老家的熟人刚从拉萨回老家“路过”这里,找到了洛桑志玛。
那熟人劝导洛桑志玛不要再跟着部队去拉萨,还是跟他一起回老家过安稳日子。那熟人见洛桑志玛意志坚定,不听劝导,就恶语伤人骂她,最后恼羞成怒地离开。
“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对共产党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执着与热情,从他们的无知就已经注定他们必将失败。”洛桑志玛如是说。
随着部队离拉萨越来越近,道路也逐渐好转,部队的情绪也不断高涨。大家在太昭村休息几天,进行补给、休整和入城教育。又经过几天行程,部队到达拉萨市达孜县德庆时,便远远望见布达拉宫的金顶,到达拉萨已经指日可待,这时大家的情绪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951年9月9日,洛桑志玛随十八军先遣支队参加入城仪式,正式进驻拉萨。“小牦牛”的进藏行程到此顺利收尾。老人感慨自己此行的最大收获便是能亲眼见证西藏历史上的那段重要的辉煌时刻。
在随后的几年中,十八军联络部被撤回内地后,洛桑志玛被安排到拉萨市城关区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做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从城关区人大主任的职位上退休,把一生全部献给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社会发展。
如今,老人虽然身在千里之外的成都生活,但她最喜爱的电视频道仍是“西藏电视台”。看着电视画面中播出西藏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老人心中总会无限欣慰。
原标题:洛桑志玛:“小牦牛”的川藏记忆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