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快捷 便利 发展

首页 > 交通频道 > 交通要闻

青藏公路“护二代”:生活在“路”上

唐朝杨    发布时间: 2014-11-21 10:3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生活是什么?于16岁开始工作、护路23载的藏族汉子达瓦来说,生活就是在青藏公路上日复一日的劳作,是与工友们朝朝暮暮的相处。

  60年前,11万筑路大军将川藏、青藏公路修上“世界屋脊”;50年前,达瓦的父亲进入青藏公路护路队,开始守护这4360公里长的“天路”;23年前,达瓦追随父亲的足迹,做了“护二代”,开始了“路”上的生活。

  23年来,达瓦的生活一直在变。

  23年前,父亲还在护路队,而他只是平均海拔5100米、被称为“天下第一道班”的青藏公路安多养护段14工区的一名普通工人。如今,父亲已退休,而达瓦已成为安多养护段17工区区长。

  23年前,最难养护的“天下第一道班”也只有12个人。如今,“那里有了五六十人,连我们这里也有23人”。

  23年前,交通工具是拖拉机,修路用的都是十字钩、铁锹。如今,“车辆有一辆小霸王,还有卡车、面包车,修路也有挖掘机,都是机械了,干起活儿来轻松了很多”。

  23年前,达瓦只能吃糌粑、住帐篷。如今,“有时休息时做五六种菜,平常工作了至少有两菜一汤和米饭,也住上工区宿舍”。

  23年来,达瓦的生活一直没变。

  和23年前一样,在海拔4800米的地方,他每天呼吸着只有内地氧气含量一半的氧气,忍受着刺骨寒风和强紫外线,偶尔还要被豌豆大的冰雹乱砸。

  和23年前一样,他全年几乎没有休息,不分昼夜在长达32公里的路上修补大大小小因冻土溶化而塌陷的路面,清理泥石流塌方,或是铲除道路上冰雪,浑身污渍。

  和23年前一样,遇上交通事故,他会带领工友主动帮忙,救人、修车、送水和食物,原因一如既往地简单——“他们出事故,我们也有责任”。

  23年来,达瓦一直在学着让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人情味。

  他在闲暇时会策划一些娱乐活动,和工友们打麻将、玩骰子、跳锅庄舞等;或者去找一块草坪,晒太阳、喝茶、聊天。

  他会照顾生病的工友,“今年来的一位员工血压高经常会晕倒,但他家里挺困难,不能让他丢工作,就安排他清扫垃圾”。

  23年来,达瓦送走了很多老面孔,又迎来很多新面孔。“现在只有三四个老职工,其中工龄最大的是我,也有18年、15年工龄的,其余大部分是去年和今年新招的。”

  对于走的人,达瓦说完全能理解,“这种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而对于新人,他总是寄予希望,“不少都是第二代、第三代护路工人,希望他们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也继承父母的精神。”

  23年来,达瓦也见证了青藏路的变化:“以前这条路上大多是大货车,车也不多,现在自驾游的多了,什么车都有,有时候一堵车能排上一两公里。”

  达瓦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能见到京藏高速全线通车,过上高速“生活”。“父亲退休时有34年工龄,我还有11年,希望有机会去养护高速路。”

  原标题:青藏公路“护二代”:生活在“路”上

(责编:冯登宁)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