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快捷 便利 发展

首页 > 交通频道 > 交通要闻

青藏公路上的白杨精神

刘诗平 曹婷 范世辉    发布时间: 2014-09-26 14:40:00    来源: 新华网青海频道

  对于42岁的郭兆亮来说,修筑青藏公路茶(卡)格(尔木)高速不只是修路,还是在承继历史、承接精神。

  “这条路我们两代人都修过,有深厚的感情,必须修好心始能安。”郭兆亮说。

  郭兆亮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青藏公路茶格高速6标段党支部书记,父亲郭爱东、岳父郭守中都是中交公司老员工,两代人都修过茶格段公路。不同的是,郭兆亮修的是茶格高速公路,老一辈60年代建的是国道109线青藏公路青海段。

  “父亲和岳父知道我来修茶格高速,深感这边环境艰苦,交代我扎好帐篷,做好保暖,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已今非昔比。”郭兆亮说,如今项目部有食堂、住宿、晾衣房,甚至篮球场,吃住已经不是问题。

  茶格高速公路东起青海乌兰县茶卡镇,西至格尔木市,全长474公里。工程2012年开工,计划在2015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西宁至格尔木将实现全线高速公路通车。中交二公局三公司的茶格高速6标段全长42.53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随着人们出行增多,建设高速公路的需求也在增多。如今的高速公路都是国家统一标准,非常规范。”郭兆亮说,父辈修的是土路,那时只要求能通车就行。

  年近八旬的郭爱东当年在青藏公路青海段负责粮食运输。他说,这一段路风沙大,帐篷都能吹跑,吃点青稞面揉的糌粑嘴里全是沙子,更别提晚上睡地窝子,早上起来脸上结霜长“白胡子”。

  “1965年我在青藏公路青海段筑路,主要是拓宽路面,以免路上的弯道过窄。”75岁的郭守中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修路时缺少机械化工具,只能用肩扛、用铁锹铲路,“当时有一种白杨精神”。

  位于青藏公路清水桥河畔的白杨林,是中交二公局三公司的精神林。精神林石碑上赫然写着:“白杨树是三公司人精神的象征”“参建者来到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脚下,以沙漠白杨为伴,历经了狂风的洗礼,战胜了酷暑和严寒,锻造出了 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坚忍不拔为核心的白杨精神” 。

  “没有传承,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会干涸……”

  郭兆亮说,这几年公司招了新人都先来精神林培训,感受老一辈筑路人的白杨精神,毕竟中交二公局三公司因修筑青藏公路而成立,具有悠久的企业历史和厚重的企业精神。

  让郭兆亮最自豪的是修筑青藏公路茶格段的清水桥。站在清水桥上,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岳父郭守中曾参与修建了原来的清水桥,自己参与修建了新清水桥,两座桥的位置平行,但建筑标准随着时代发展已经大大提高。

  “公司当年因修筑青藏公路而成立,老一辈参与修筑了青藏公路,我们又恰巧参与修筑青藏高速公路,承载着这些自豪和荣誉,也时时感到压力。”中交集团二公局三公司项目经理李政说,“有种使命感必须把路修好,发扬白杨精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事实上,我们的确也做到了。”

  原标题:青藏公路上的白杨精神

(责编:冯登宁)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