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雪域的碑卷长歌——李伯安及其《走出巴颜喀拉》
 
   发布时间:2011-06-11 08:5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综合

《走出巴颜喀拉》
《走出巴颜喀拉》

  《走出巴颜喀拉》的确是当代美术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意义首先在于用民族艺术的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历史命运……表明了他要把这种形式发扬光大的艺术胆略。他实际上这样做到了,把这种形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层次,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极致。李伯安艺术的气势是恢宏博大的,他的许多独幅画乃至一个头像,都有饱满的笔触和充沛的质量……这表明,在中国水墨画的领域里,可以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在写实描绘与抽象表现之间走出一条新路。我们今天评价李伯安的艺术,侧重的是学习他从事艺术的精神……艺术在今天往往被认为是容易的事,画坛仍然弥漫着浮躁的、不求精进的心理,李伯安的从艺精神是对此现状的一种匡正。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美术评论家)

  如果说,20世纪水墨人物画以徐悲鸿、蒋兆和(《流民图》)、周思聪(《矿工图》)为代表的话,那么,中国人物画在相对沉寂一个时期之后,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的出现,把写实水墨人物又重新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走出巴颜喀拉》是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一个大写的句号,它的经验和启示,又必将迈出世纪的门槛。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员、美术评论家)

艺术家李伯安
艺术家李伯安

  艺术家简介

  李伯安 (1944.7-1998.5),河南洛阳人。

  1962年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曾任小学教师、工厂美工。1975年后在河南人民出版社、黄河文艺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任编辑。
  作品《巩县老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连环画《新娘子抬轿》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作品《名将粟裕》入选建军60周年全军美展。
  作品《日光峁上》、《打山楂》、《华山挑夫》、《日光》等入选新人新作展
  他是20世纪末一位漠视功名、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国画人物之苑的艺术赤子。
  他广采博纳,融汇中西,大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他痴情于北方老农,画风老辣而雄放。
  他历时十载创作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创作的构思依托,用群像似的构图,从黄河之源圣山巴颜喀拉画起,通过一组组苍茫凝重的艺术形象和浩然大气的节奏安排,寄寓了大河东流去的万古豪情,颂扬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并能够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黄河文明。

  时代巨作《走出巴颜喀拉》

  《走出巴颜喀拉》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民族精神、最具震撼力的史诗性水墨人物长卷作品,被公认为中国21世纪艺术的辉煌代表。长卷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构思依托,用群像式的构图,从黄河之源圣山巴颜喀拉画起,通过一组组苍茫凝重的艺术形象和和浩然大气的结构安排,寄寓了大河东流去的万古豪情,颂扬了中华民族赖已生存,发展并能够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黄河文明,作品其高昂的立意,恢弘的气象,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跻身于经典之列。把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巨作高1.88米、长121.5米,具体描绘了266个神态各异的藏族人物形象。主要以光影塑造面部,以线刻画衣服、饰物,使光影画面与线描结构形成对比、互补和统一。这是作品的突出特点,画家为了求得强烈的视觉效果及冲击力,创造出一种“加精加宽”、“重而平实、不求墨韵”的线,并把这种线与光影适时的结合起来,使画面水墨韵味的魅力无穷。其绘画语言,已完全打破传统绘画藩篱而卓然自成一家。走出一条既非传统,又非纯西画的广采博纳,西为中用的新路子,创造出一种博大雄浑、粗壮有力,适宜表现大题材、大场面的新型国画语言。

  全画共分圣山之灵、开光大典、朝圣、哈达、玛尼堆、劳作、歇息、藏戏、赛马、天路10部分。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