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杂谭
从四个视角看西藏文明进步之路
 
崔玉英   发布时间:2014-09-23 10:46:00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民族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推动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60多年来,在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走上一条惠及各族人民的文明进步之路,各方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实现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强大生命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以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指导推动西藏各项工作,而且要学习运用讲话蕴含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正确看待西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客观认识西藏。

  历史视角

  大多数首次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西藏的发展出乎想象,传统文化保护之好和现代化发展程度之高令人惊讶。在此,要引出第一个问题,今天西藏从哪里来?读懂中国西藏的今天,首先应有历史眼光,读懂西藏的昨天,所谓鉴往知来。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

  在西藏人民的历史记忆中,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西藏,一个是旧西藏,一个是新西藏,分水岭是1959年的民主改革。大量历史史料证明,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数百年间,西藏一直处于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落后残酷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旧西藏通行了数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根据“血统贵贱职位高低”将人分成三等九级。当1948年联合国大会发表《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西南边陲却依然盘踞着世界上最大的农奴制堡垒。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医疗条件极其落后、僧人比重过大,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自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两百年间,人口增加不足10万。西藏和平解放之初的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5岁。曾担任过旧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阿沛·阿旺晋美在回忆旧西藏时这样说过:“记得在40年代,我同一些知心朋友曾多次交谈过西藏旧社会的危机,大家均认为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将毁灭。”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978年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西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祥和、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的喜人景象。在几十年的不平凡历程中,西藏不仅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让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块面积超过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走出了中世纪,迈入了现代文明。由此,百万农奴和奴隶由“会说话的工具”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自由民,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那个贫穷落后、封闭保守、衰败不堪的旧西藏一去不复返,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西藏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