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傍晚,甘南草原上还是有些凉意。牛羊都开始下山了,周草阿妈站在佛堂前凝望,转动着手里的经筒,心底里还是有些放不下,尽管她定居在桑科草原已经6年了,但她忍不住怀念过去在牧场的日子。
“在牧场,奶奶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做,她跟牛羊都很熟悉,但是在镇子里,她不会用洗衣机,不会开电视,更不会用手机。她没事做,闲下来有些不习惯。”周草阿妈的孙子才让笑着讲述奶奶的“心结”。
祈福
周草阿妈所在的村子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桑科乡,这里的牧民定居点被当地人称为“新农村”,是当地政府为改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漂泊生活,而实施的异地搬迁项目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截至目前,夏河县新建定居住房1907套,安置游牧民人数达1923户9540人。
草原上的女人都很害羞,见了生人就会相互躲在身后耳语,又会发出阵阵笑声。周草阿妈断断续续用藏语讲述过去的生活,确实很苦。总有干不完的活,遇到大雪封山,牛羊死伤遍野,断粮是常有的事。
岁月总会沉淀很多,无关民族、文化的异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也能笑着说出来。周草阿妈笑着抱怨,“住在帐篷里,宰一头牛能吃几个月,酥油多得吃不完,现在这些都能拿钱去买了。”
孙子才让不以为然的朝奶奶嘟嘴。事实上,在这里每天转经筒诵经的女人们,坐在佛堂前的木凳上回忆过去的美好,但是谁都不愿意再回到过去。他们等待着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其他时间,她们说笑、上街转悠一会儿,听街边的马头琴少年唱着民谣,坐着和卖烤饼的回族老汉聊聊天。牛羊都卖掉了,草原都承包出去了。告别了过去的艰难日子。周草阿妈说,“30年前,整夜在雪山中寻找失散的牛羊时,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幸福的一天来临呢。”
夜幕降临,定居点整齐排列的房屋顶上炊烟袅袅。周草阿妈家的火炉里填满了羊粪,屋子里暖烘烘的。加太老爷子正盘腿坐在炕上一边喝茶一边看新闻。他们家最气派的就是佛堂,装饰得富丽堂皇,供奉着当地的活佛像,酥油灯在像前长明。
修缮自家房屋
桑科草原位于有着“世界藏学府”之称的拉卜楞寺西南10公里处,夏天是草原上最热闹的时期。一望无际的绿草毯上,格桑花开正艳,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纷沓而至。才让和他的同学计划着开一间牧家乐,卖些酥油茶、糌粑之类的当地家常餐,为游客们提供一块栖息之地。
夏河县旅游局副局长郑晓敏介绍说,该县正在打造智慧旅游,让游客能‘私人定制’线路和美食等攻略。据悉,去年该县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游客4.54万人次,同比增长23.74%。
“桑科乡的牧民都有自己的草场,但是很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放牧生活,而是靠做生意赚钱,牧场出租也是一笔固定收入。”才让这样告诉我。
夜晚,拉卜楞镇街头的茶馆里人烟熙攘,进进出出的背包客,沿着大夏河前行,印有藏文的路灯将人的影子拉长。路边的台阶上,一位藏族妇女一手拨着佛珠,一手转着经筒,和坐在一旁的回族女子聊得热络。靠近仔细听,原来这里的回族人说得一口流利的藏语。
通往拉卜楞寺的扎西奇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摆了出来。三个藏族青年席地而坐,弹着曼陀林唱起来自草原的小调,歌曲欢快悠扬,引来背包客、三五成群的僧人驻足欣赏,偶尔有人从怀里掏出几块钱放在眼前的纸箱里。
夜深人静时,阵阵凉风袭来。寥寥无几的路人裹紧衣袖,匆匆回家。拉卜楞寺旁的杂货部都已经打烊,只有几个小僧徒在戈壁学校的操场上踢足球,传来一阵嬉笑声。月亮就挂在不远处,沉睡的夏夜,每个人都在梦见属于自己独有的多彩草原。
原标题:甘南藏族阿妈: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幸福的一天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