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多吉老人家,宽敞的院子里,几十头牛羊让人一下就感觉到,这家是一户养殖大户。
“像我们这样的养殖户,在村里还有不少,我们家的规模只能算中等。”老人看到我们惊叹的表情,如此向我们解释道。
多吉老人今年71岁,家住白朗县洛江镇洛江村。老人有7个子女,或在拉萨工作,或在家务农。老人老两口跟儿子加布一起生活,家里有37亩土地,45只羊,10头大畜。
老人说,在旧西藏,他们家是差巴出身,虽然有人身自由,可生活状况比农奴家也好不到哪儿去。
老人一家是没有土地的,靠租种当地庄园主3亩土地为生。
“要想租种庄园主家的土地,不仅要承担很重的租子,还必须无条件为庄园主干一定天数的活。”老人深有感触地说:“遇到好年景,还能勉强维持生计,可遇到坏年景,那可真是没有活路。”
从老人的回忆中,我们慢慢了解到,洛江村位于年楚河畔,土地肥美,可即使如此,在旧西藏粮食产量仍然很低,一亩地能产300斤粮食就非常不错了。
所以即使遇到好年景,多吉家最多也就能收成200斤粮食,其余都是庄园主的。
不仅如此,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都要先到庄园主家去干活,完了才能轮到自己家。这是没有条件可讲的,因为这就是租种庄园主家土地的条件。老人回忆说,“有一年秋收,家里的青稞都倒到地里了,不赶紧收就要坏在地里。可没有办法,还得先去庄园主家干活。等到回来再收自家时,青稞都在地里发了芽。可即便如此,当年的租是一点也不能少,还必须是上等青稞,逼得只能借债度日。”
民主改革后,老人家里分到了10亩土地,老人对土地是精心呵护,他们家的亩产量总是比别人家高。1971年,他当上了生产队长,带领村里人一起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老人还当上了村支部书记,直到前些年才退休。
老人介绍,去年他家种了30亩的“藏青2000”,一亩地能产800斤左右粮食,比过去多产100斤,30亩地收成就超过25000斤。他家卖了10000斤,收入就达20000多元。
谈起这些,老人说,旧社会是租种庄园主的土地,你就是干得再好,也是给庄园主干,如今,土地承包到户,产的粮食全部都是自家的,所以特别有干劲。
作为老村支部书记,多吉老人还特别关心村里的农牧业生产,在老人的带动下,如今,洛江村都种上了“藏青2000”新品种。老人告诉我们,洛江村有2835亩土地,新品种就能让村里一年粮食增加20万斤以上,增收30余万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靠着发展农牧业生产,多吉老人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原标题:[新旧西藏对比]多吉:唱响丰收幸福歌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