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周的黑颈鹤。摄影:姚海全
村落特点:
卡孜村,地处林周县卡孜乡政府驻地东2公里处,流经此处的拉萨河支流澎波河,为该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卡孜村的老百姓一直以来从事农耕、畜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而形成了卡孜村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此地的村民与其他藏族农牧民一样热爱生活,注重习俗,除了雪顿节、藏历新年外,卡孜村村民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每年藏历6月18—19日,村民将举行望果节,全体村民聚集在空旷的平地上举行赛马活动。
清晨,沿着林周县政府到卡孜村的油路,采访组记者驱车前往澎波河的径流——热曲河畔的美丽村庄卡孜村。蜿蜒的柏油路绵延悠长,路边两排杨树如哨兵似地站着整齐的军姿,像是迎接我们的到来。一路上,蓝天白云作伴,大路通畅,行走大约1个小时后,我们进入卡孜村。在村口,采访组记者就远远看见了一幢幢漂亮的安居房,房顶上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衬托下格外抢眼。此时,村头飞来了几只黑颈鹤,它们在村庄上空翩翩起舞,一路向北,一条河流从村前流过,这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江南水乡。
“卡孜”藏语意为顶堡庄园,卡孜村前的河流叫做热曲河,热曲河横穿卡孜村,绵延流入澎波河,最后汇入拉萨河。
行走在这个美丽的村庄里,我们见到了51岁的卡孜村村委会委员西洛,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亲眼目睹了卡孜村村民从以前住土房到今天安居房的演变过程。“以前的卡孜村村内没通公路,村民的房屋都是土质结构,采光条件差,基本的收入来源也只能是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生活水平较落后。”西洛告诉记者。2008年安居工程开始实施,自己住上了600平米的安居房,现在家里家用电器齐全,而且每家每户都有农用机械。“党和政府还给我们修了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西洛说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我们卡孜村一改过去落后的面貌,成为林周县甚至是拉萨市的新农村代表。现在的卡孜村村内不仅拥有整洁的水泥马路和路灯,还有了村篮球场、活动室。村容村貌的改善,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上了一个大台阶,现在村里经常还组织些文艺活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变得很丰富。”西洛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随着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及村民们的思想转变,2012年卡孜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相比以前,翻了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