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除了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以外,还生活着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珞巴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大约只有3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前,珞巴族一直以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参与狩猎活动。如今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本台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的琼林村,了解今日珞巴族的生活情况。
“珞巴”,是藏语里“南方人”的意思。南伊珞巴民族乡就被认为是西藏的“江南”,这里平均海拔只有2500米,比拉萨平均海拔整整低了1000米。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河流清澈见底。当记者秋末到这里时,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山腰则树叶泛黄,云雾缠绕,而山底则依然有一些迟开的野花,绿树成荫,宛如人间仙境。琼林村一共有38户人家,除了一户藏族和一户门巴族,其余全部是珞巴族,村内的竹门和木头房子别具特色,环境和谐。
初到这里的人可能很难察觉,其实琼林村附近有一条并不十分和谐的边境线——这里距离中印争议的“麦克马洪线”只有十几公里。以前曾有人从这里偷渡到印度去,可是后来却又回来了。林芝地区行署办驻琼林村工作队队长吕亚杰说:“前面有座山,有人翻山到印度去了,在印度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印度没有咱们中国好,他又回来了,那边政策没有咱们这边好呀。这边,你看,小孩上学、就业这些(政策都很好),整个西藏今年增加了6000个工作岗位。”
年仅28岁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副乡长林布,从小生长在西藏,大学毕业后,顺利回到家乡成为了公务员。他说,最近,随着南伊沟旅游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搞起了旅游,腰包开始鼓起来了。
“这边有采集虫草的收入和旅游收入,还是挺不错的,现在淡季收入少一些,每户一年收入一般是3万到4万元,比较富的那些家七八万元的都有。”
村里51岁的曲阿罗布大叔,全家有6口人,5口人都在搞农家乐和土特产销售,旅游旺季时每天能接待500到1000人,10月是淡季,平均一天也有50多个游客。但是他觉得,不能光挣钱,还是要让孩子们读书,学文化。
“以前(什么都)没学过,什么都不会,我们现在自己的名字写不出来,现在小孩是在最好的时候,都成大学生了!”
现在曲阿罗布的小儿子在大连上大学,学的是和旅游有关的专业。曲阿罗布说,将来打算让他还是回到家乡发展。
珞巴族村民重视教育,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前年,珞巴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就达到了100%,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完全小学里,130余名珞巴族学生全部享受“三包”待遇,也就是国家出资“包吃、包住、包学费”。
除了教育以外,珞巴族村民的住房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近几年,通过国家全额补贴的“安居”工程,包括琼林村在内的整个南伊乡百姓大都住上了300多平米的新房子。曲阿罗布家改造新房时,还喜事成双,找到了一个汉族女婿。吕亚杰介绍说:
“他们原来农房改造的时候,不是要修房子吗?他们从外面请来了一些施工队,他的女婿刚好在施工队里,给他家盖房子时,和女儿有感情了。最后两个人结婚,他就留下来了。”
如今,琼林村的村民已经尝到了绿色旅游的甜头,准备在当地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将家乡建成西藏的“九寨沟”,由此走上致富之路。
(责编:阿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