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酒香不怕巷子深--央金和她的小酒馆
时间: 2014-05-07      王立      来源: 西藏日报

  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吐蕃,把汉地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藏地,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以青稞酒为载体的藏族酒文化。青稞酒是青藏高原上土生土长的饮品,在茶马古道没有兴起之前,青稞酒是藏民族最重要的饮品。

  在八廓街上就有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小酒馆,老拉萨人都知道。这家小酒馆没有招牌,不知情的路人走过,并不知道这是家酒馆,但是门口摆放的几个木质的酒桶,空气中淡淡的青稞酒香,却如同一个路标一样,让熟客们一眼就看到它。酒馆的老板娘叫央金,从酒馆开业至今,已经酿了二十多年的青稞酒。她酿造青稞酒的手艺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但是她自己却从来不喝青稞酒,连过藏历年的时候也不喝。即便这样,经验丰富的央金依然有自己的一套分辨青稞酒好坏的标准,比如青稞酒的色泽、浑浊度等。由于气温的关系,夏天酿造的青稞酒偏酸,冬天的则甜一些。“藏族人喜欢喝带点酸味的青稞酒,这样的酒喝进去,胃里比较舒服。”央金介绍说。

  每天早晨5点钟,央金和家里的姐妹们早早起床,开始准备酿造青稞酒。她们酿造青稞酒依然是古老而传统的工艺,首先要把青稞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倒进锅里,将青稞全部煮熟。煮熟后的青稞,要趁着温热摊开在已铺好的干净布上,然后就在上面均匀地撒上酒曲。撒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则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了,青稞就发酵不好,对温度和时间的把握,则需要长时间酿酒的经验才能把握得当。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装在木桶里,等待青稞在桶里静静地发酵,直到酒香四溢。一般情况下,夏天两夜之后就发酵好了,冬天则三天以后才能发酵好。接着把发酵好的青稞装入过滤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加水浸泡四个小时后就可以过滤。一般情况下,头一道青稞酒最香甜,敬献给最尊贵的客人,第二次、三次加水后,过滤出的青稞酒则味道较淡,略微带点苦味。央金家出售的青稞酒,将第一道酒和第二、三道酒混在一起出售,不分等级好坏。

  央金说,她最初做青稞酒的时候,青稞的收购价格才几毛钱,如今她从附近农村收购的青稞,收购价已经高达3块,央金酿酒并不做精准的计量,对于一斤青稞能做多少青稞酒的问题,她没有计算过,只按照自己的经验,28斤青稞做一桶酒,每桶就大概能卖100多块钱。央金家出售青稞酒的容器,是摆在酒馆里各个角落的饮料瓶,1.25升可乐瓶的青稞酒,卖7块钱。央金根据客人带来的各种大小的塑料桶,用目测的方法收钱,并没有准确地称量。做了二十多年的青稞酒,央金经历了拉萨自制青稞酒的辉煌与衰败,她说,以前酒馆里不管酿多少酒,都能卖完,有时候还供不应求,现在,随着青稞酒规模化生产,以及啤酒等涌入拉萨市场,如今还到这种传统小酒馆里喝酒买酒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去买罐装的青稞酒,也有许多藏族人喜欢喝啤酒,她家自制的青稞酒就越来越少。但央金对自己酿制的青稞酒依然很有信心:“我们自己酿的酒,什么都不添加,对人体没有一点害处。”

  央金的女儿叫央宗,今年15岁,读初二。妈妈酿酒的时候,她也时常在旁边看,但她的年纪还小,妈妈不允许她喝酒。她不会酿青稞酒,也不想学酿青稞酒,“因为酿青稞酒太难了。”央宗说。在拉萨,几乎没有人会在自己家里酿青稞酒,一方面酿青稞酒很麻烦,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都不会酿青稞酒。央金说,只有在农村或者牧区,才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自己酿一点青稞酒。

  下午三点多,央金的青稞酒已经卖完了,她预留了几壶青稞酒,放入水桶里冰着,留给晚上的客人。她说,下午五六点,常客们就陆续踏进小酒馆,大家喝着酒聊着天,宣泄一天的疲惫,到十一二点的时候便带着微微的酒意回家睡觉了。

  藏族同胞饮酒要唱祝酒歌。央金介绍,藏族同胞在席间唱歌很有“规则”,敬酒者按照座席上每个人的岁数、地位来唱歌,歌词内容或祝福,或赞颂。西藏七地(市)都有不同的酒歌,虽然音律各不相同,但祝福的内容却几乎一样。历史上,仓央嘉措流传下来的很多诗都与酒有关:“我满上了青稞酒,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我打开装满青稞的酒缸,不为贪欢,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原标题:酒香不怕巷子深--央金和她的小酒馆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