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一家亲 共建新玉树——记我的藏族战友仁青贤
梁爱军   发布时间:2011-10-27 17:40:00   来源:玉树新闻网

  这里是美丽的三江之源,这里盛产的冬虫夏草、藏獒蜚声中外,这是一片蕴育了康巴文明的神奇土地,这是一处山环水绕、美如风屏的人间仙境,这就是玉树——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藏族自治州。2010年4月14日,这是一个注定让同胞垂泪、山河呜咽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将美丽的三江源头变为一片废墟,惨重的灾情刺痛了全国人民的心,身为消防兵的我也因种种原因无法亲往救援,这也使我对玉树、对那里的藏胞在记忆中多了一份牵挂、一份向往……    

  2011年8月,我作为陕西消防总队第五批赴玉树援建执勤官兵,终于踏上玉树——这片令我魂牵梦萦的,神奇而广袤的土地!我们看到了向我们微笑的藏族小朋友,看到了问路时语言不通用手势指示方向的藏胞,看到我们行进挥手致意的老阿妈!来到高原的每一天,每一刻,无不被藏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包裹着、感动着、激励着!我这里想说的就是我们新建区执勤点的驻点藏族参谋仁青贤!

  汉藏亲兄弟——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全州30.28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8%以上。除藏族外,还有汉、回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和衷共济、休戚与共,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

  早在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曾途经玉树。如今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的文成公主庙正是藏汉民族团结友好历史渊源延续及其升华的见证。

  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兄弟姐妹正如唐蕃会盟的历史,用真心、用真情传唱着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共同铸就了一个温暖、和谐的民族大家庭。

  初到玉树执勤点,我们面对语言沟通难、监督工作难、垃圾清运难、官兵如厕难、电力保障难、外出购物难等诸多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大家一时有点发懵,都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

  每天晚上,“哒哒哒”的柴油发电机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嘈杂,初到高原本来睡眠质量就不好的官兵们在架子床上烙起了烧饼……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趟趟地往供电局、城建局跑,找领导反映困难,找同乡沟通关系,协调解决问题。8月30日,玉树县电力局的藏族电工昂文更尕来到执勤点,从附近的变压器上为点上接了一条长约两百米的专线,解决了执勤点官兵用电难的问题。

  9月6日,城建局的垃圾清运车来到执勤点,清洁工与官兵一起动手,将营区堆积的垃圾清理干净。官兵们将自己 不穿的旧衣服、鞋子送给工人们以示感谢!

  营区附近有个藏民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厕所,由于长期无人打扫和清理,浓烈的臭味使附近路过的人都捂着鼻子,人一进去就被苍蝇包围了,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

  他领着官兵到处联系水泥、沙子、砖石、木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玉树施工的中铁二十局曹总闻听新建区执勤点修厕所,被仁参的热情所感动,豪爽地说:“平时你给我指导帮助这么多,这次的忙我来帮!明天我给你把大工派过去,水泥、木料你需要多少拉多少,帮你们修个星级厕所!”……

  时间久了,大家与他处熟了,也知道他是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的,还当过学校学生会主席,还是青海总队唯一的精通汉藏两种语言,不仅能说,而且能写,长期从事防火监督工作的藏族参谋。反正他不说藏语,不会有人把他当藏族人看。只有他和同学打电话或者和当地藏族老乡说话时,说什么我们都听不懂,只知道是藏语!

  他这个人没有架子,人熟了,叫他什么的都有,有的叫他“老仁”、有的叫“仁参”,大队长直接叫他“青贤兄弟”,反正叫什么他都不介意。没什么事了,他还喜欢钻进厨房给大家露上一手,他烧的红烧排骨、清炖羊腿,那叫一个绝,那叫一个香呀!不提还好,一提口水就快流出来了……

  义务兵马瑞说:“离家的乡愁、高原反应的不适,都被仁参火一样的热情驱散,如果我们在这里再干不好工作就说不过去了。”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藏族同胞常挂在嘴边的谚语,不正是我们之间水乳交融关系的最好写照吗?

  消防一家人——心手相连,呵护中华水塔安定和谐

  玉树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藏区防火监督工作不同于内地,防火单位基本都是以帐篷和活动板房为建筑物,本身就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加之多为藏族同胞,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以监督检查必须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让藏族同胞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让他们自觉的整改火灾隐患。加之玉树正处于灾后重建阶段,外来人口众多,帐篷、活动板房鳞次栉比,基本上都是家庭式经营,一个挨着一个。饭馆里煤气灶紧挨着帐篷、电气线路错落无章,商店里货物将过道完全堵死、住宿的床铺与灶具在一块,更谈不上疏散通道,简直是隐患重重。一旦发生火灾,……

  为了帮助我们迅速适应当地情况,进入工作角色。他主动向我们介绍玉树当地的基本情况,通过带官兵在附近的加水,使官兵熟悉道路、水源、交通情况。利用政治教育时间,为官兵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大纲的专题授课,讲解藏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禁忌,比如说不吃狗肉、驴肉、鱼肉,不能随意触摸藏族佛像、寺院的经书、忌讳男女混坐等,每天教授官兵2—3句简单的汉藏语言对话。

  在开展防火监督检查之前,他向官兵介绍青海总队灾区消防工作的原则:“不留死角、不漏帐篷(板房),把火灾隐患消灭在火灾发生之前;1分钟出动、3分钟控火;防灭火一体化”的“三项原则”。每天不辞辛苦地带着官兵深入辖区单位,逐一走访安置点帐篷、板房,开展检查监督,督导落实烟囱穿帐篷(板房)处和明火部位与帐篷、板房等易燃可燃材料的隔热措施;督导建筑单位分类存放建筑材料,规范设置防火间距,严格控制火源,强化工地消防安全管理。

  在检查一家藏民开的藏餐吧时,面对凌乱不堪的没有穿管的电气线路,一根细细的额定电流5A的花线带着一个功率2000W的马达正在超负荷运转,线路铺设于煤气灶上空不足1M的距离,且灶具放置于帐篷里侧,无任何遮挡措施,灶具上空棚顶积满油渍,一旦遇到高温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且帐篷内杂物横陈,没有任何消防器材,不利于逃生自救。平时总是一副笑脸的仁参像换了一个人,冲着老板吼道:“卡玛(规矩)你不懂吗?都来三次了,你想干嘛?”我们从来都没有见他发过这么大的火气!要知道老板还是他海西的藏族同乡同学!我们心中还暗自琢磨:他不成天给我们说藏区防火重在宣传,突出服务吗?反正我们后面听说:老板当天就关门停业,找电工换线重走线路!对煤气灶周围进行了安全防护,并购置了1个5公斤的灭火器放在帐篷里。一个月下来,仁参带领我们向群众发放防火宣传材料300余份,粘贴防火安全警示标语400余处,整改火灾隐患200余处。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发源,吟颂着气势恢弘的乐章,细数着雪域高原上一个个文化灿烂、民风古朴的民族之变迁;香火旺盛的文成公主庙,印证着各个民族兄弟姐妹般的深情厚谊,讲述着“江河之源”上无数美丽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这里我们看到、听到和所收获到的一切,使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待到来年初春时,美丽的三江源头,格桑花和新时期消防精神必将艳丽绽放!预祝橙色闪耀、玉树长青!(作者:玉树支队新建区执勤点渭南分队长 梁爱军)

(责编:长卿)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