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响起驼铃声
十八军西北独立支队西藏运输总队干部贾兴义忆青藏线艰苦岁月
王梦敏   发布时间:2011-05-27 10:58: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年轻时的贾兴义。

 
贾兴义。记者 王梦敏 摄

  人物小传

    贾兴义,男,1935年生,陕西西安人。1951年在西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军区医训队参加集训,后分配到十八军西北独立支队运输队,从事进藏物资给养运输工作。1954年,运输队转为青藏公路筑路队,贾兴义跟随“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青藏公路通车后,贾兴义转到西藏军区后勤部负责青藏公路拉(萨)黑(河)段的保通工作。后转业至青藏公路管理局(格尔木)工作。1959年调到自治区交通厅。1960年调昌都交通局运输公司。1984年调至昌运公司成都站。1987年退休。
  十八军进入拉萨后,三万余人的和平解放西藏部队在粮食、燃料等物资补给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西藏上层一些反动分子拒不执行“十七条协议”,存放着上百万斤的粮食,任其霉烂变质,也不开仓向解放军出售。他们还借口“筹粮”,别有用心地向群众摊派粮食,增加群众的负担,抬高物价,挑拨解放军和群众的关系。公开宣称:“解放军不走,饿也要把他们饿走!”妄图把进藏人民解放军困死、饿跑,以达到破坏“十七条协议”的反动政治目的。

    能否有效缓解进藏部队的吃粮问题,关系到解放军能不能在西藏站稳脚跟。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进藏部队勒紧腰带,在加紧开荒生产、力争粮食自给的同时,加强补给和运输,努力保障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的粮食补给和物资供应。部队一边修路、一边生产。在公路还未修通的地段,部队采用畜力大规模地给西藏运粮。这种运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为进军部队和进藏工作人员运送粮食和物资,数量虽不大,但品种繁杂,贵重物资多,且运输线路长;二是保障后方筑路部队的粮食物资及器材的供应,需求量大,时间紧迫,但运输线路短。

    在从康藏线上向西藏运输物资的同时,西北局也协助成立了西北运输总队,由西北局和西藏工委双重领导。1953年1月,中央拨款1360亿元(旧币),在甘肃、宁夏购买骆驼1.78万峰,雇请驼工2480名,于当年10月26日开始由青海香日德向拉萨运输生活物资,沿线地势高寒,水草不足,行军途中艰苦异常。

    当年年仅18岁的贾兴义,在运输总队中担任医政干部,亲历了运输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困苦。

    ①“格尔木的第一个帐篷橛子是我钉的,‘艰苦’是进藏最深的印象”

    1951年,还在西安上中学的贾兴义,从西安市东木头市公字1号西北军区西安办事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进军西藏的任务后,他作为专门培训的卫生员被分到了十八军西北独立支队运输队。为了援救饥饿中的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1953年夏,中央政府委托西北局组建西藏运输总队,贾兴义所在的运输队被编入西北运输总队。

    刚开始,运输队的2万多人畜是沿着十八军西北独立支队进藏路线行进,沿途多沼泽地,非常难行。后来部队打听到以前有马帮向西经格尔木再折向南入藏的路线,立即派出人员进行探察,认为此路可以通行。为避免陷入黄河源沼泽地,骆驼队修改了进藏线路:由香日德向西行走约300公里到达格尔木,再向南行进进入昆仑山,经西藏聂荣宗到拉萨—后来的青藏公路,就是沿着这个方向修筑。

    “从青海进入西藏的路途相当艰苦。我们从香日德出发,沿途没有人烟,一路荒滩戈壁。到了一个地方,我们猜测是格尔木。因为我们被一条河挡住了,当时也不知道是不是格尔木,就查看地图,有条河,就猜测是格尔木了。后来经过确认,这里就是格尔木。后面的部队还没有跟上来,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格尔木的第一个帐篷橛子是我钉的。”

    “艰苦”是进藏路途中留给贾兴义最多的回忆,“冷”、“饿”是进藏路途中留给贾兴义最深的感受:“哪种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又冷又饿!行军途中,我们把糌粑做成团,放在腰间。饿了,就拿出来吃两口。糌粑团冻得生硬,用牙一咬,满嘴都是冰碴子。渴了,就把河边地上的沙子刨开,把沙子下面的冰敲碎,放一块在嘴里。骑马时脚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改骑骆驼,把脚放在骆驼肚子下面,感觉稍微好一些。但是运输队里没有那么多的骆驼供大家骑,况且骆驼还有驮重任务,大家最后就改成步行,这样还暖和些。”

    贾兴义回忆说:“记得行军到了不冻泉,一天晚上,我们搭好帐篷宿营。大家实在太累了,夜间风把帐篷吹走了都不知道。别的分队的同志看到‘从天而降’的帐篷,还以为是空降的特务。结果我们醒来后,呼出的气结成了冰碴子,粘在嘴和鼻子周围,头一动,冰碴子把脸都划烂了。”贾兴义还讲了一件不怎么“雅观”的故事:“我们有个报务员,夜里出去解大便,没想到时间一长,竟冻住了。报务员一着急,身子一挺,拔出一堆沙子。”谈到住宿,贾兴义补充道:“青藏沿线都是多年的冻土,不管什么季节,我们睡醒后,卷起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