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西藏卓舞 “舞”动大地
   发布时间:2011-04-18 09:26:00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卓舞”,被称为西藏的“腰鼓舞”, 每逢重大节日,后藏一带的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作为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卓舞至少有1300多年的历史,并以其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独领风骚于一方。


观舞的僧人

  舞出桑耶寺的多颇章村卓舞

  多颇章村的卓舞相传在修建桑耶寺时就已经存在,如今传到扎西多布结这一代,从记载中的18段变成了“能记起的只有15段”。

  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足的桑耶寺就坐落在多颇章村以西30公里处,桑耶寺的建设与其后佛法的弘扬与多颇章有剪不断的关系。

  多颇章的意思是建在山沟口上的宫殿,也是和平解放之前多颇章庄园的名字。传说中,最初修建桑耶寺的时候,多颇章的卓舞就已经存在了。

  扎西多布结今年57岁了,是现任多颇章村卓舞队的队长,也是整个舞队演出时的灵魂人物。扎西多布在多颇章村当过多年的村支书,1970年参加雅砻文化节的时候开始学跳卓舞。他的老师叫丹增欧珠,如今已经过世多年,而丹增欧珠又是从他父辈那里学到这门绝技的。多颇章村的卓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从前靠人那里传承下来,说不清传承了多少代。

  西藏的卓舞,有山南和日喀则两种风格。多颇章卓舞就是典型的山南风格。舞者所用的腰鼓鼓帮上拴有两条鼓带,一条围扎在表演者腰上,一条围扎在表演者大腿根部,将圆鼓竖着固定于腰的左边。表演时传统的队形基本为圆形,在整个表演队伍中领舞者2人,他们不带腰鼓,主要是提醒动作变换顺序,控制节奏速度,其动作韵律性强,姿态基本上同于群舞,但难度较小,领舞者均由熟知整个卓舞的动作、顺序、有较长表演经历的人员担任。群舞表演者边击鼓边按鼓点节奏起舞,同时舞蹈动作把长发辫子挥舞成“∞”、“○”等形态,舞到高潮时两手击鼓,身体左右上下翻转,长辫随之扫地旋转,动作粗犷豪放,刚劲威武,节奏感强,气势壮观。

  记载中的多颇章卓舞有18个段落,但由于中断的时间长,老一辈艺人去世早,所以保留下来的已不完整。扎西多布结说:“我的老师丹增欧珠会跳17种舞姿,忘了一个,他教给我们的东西丢了很多年才又被我们捡起,现在能记起的也只有15段。”

  如果说“阿不热瓦”象征着地位和威望,那么“卓布穷”则毫无疑问是“潮人一族”


醉人的美景

  扎西多布结说:“现在舞队里年纪老一些的就是我和格桑仁增,我们算是戏师,扮演两个‘阿不热瓦’(领舞者)。我们两个都喜欢卓舞,我们在冬天给田地上肥的时候,只要有有空就跳几下,这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艺术。”

  与我们同行的县文化局专家嘉措说:“‘阿不热瓦’等于是一支舞队的灵魂,也是领舞者、导演、报幕员,身兼数职,一般由年长者担任,他们不带腰鼓,主要是提醒动作变换顺序,控制节奏速度。在藏文著作中有时把他们写作‘许达巴’,就是校正和防止产生偏差的意思。”


舞动中的人们

  “卓布穷”是舞蹈队里的年轻演员,统一穿着黑色长裙,脚踏噶洛鞋,腰上挂着圆鼓,手握鼓槌,一幅翩翩欲飞的样子,在偏僻的西藏农村毫无疑问属于“潮人一族”。他们平时的穿戴也很时新,平均个头明显比老辈人高出一截,自我感觉非常好。

  我们找到一片树荫地坐下来聊了一会儿。边巴,今年23岁,初中毕业;扎西杰布,21岁,也是初中毕业生。跟他们一起学跳舞的共有12个青年人,都是本村的村民。言谈中可以听出,他们已然把戏班当作了自己的主要归宿。小演员次旦说:“我还是喜欢演卓舞,但刚开始练太难了,头晕呕吐,练甩头和跳跃转身的时候是最痛苦的。”

  舞队最初招人的时候有40多人报名,最后录取了12个人。当着我们这几个陌生人,扎西多布结对小演员们小声训话:“我们不能停留在做嘴巴上的买卖。我们现在就是要整顿作风,严肃纪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留的留,该走的走,耳根清静了,就可以大干一场了,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么个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对!”
当孩子们独自在一起的时候气氛显得更加热闹和轻松,他们喜欢提及一个叫阿古顿巴的人和他故事里的卓舞典故,并不时互相补充纠正,以此为乐。

  是卓舞庇佑了桑耶寺,还是桑耶寺成就了卓舞?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