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拉萨市乍暖还寒,刘强的苗圃园里 ,花开得正艳,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大棚里适宜的温度让人彷佛置身于南方的暖春。
刘强,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西北汉子,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伺候这些花花草草。“投资花卉苗木,等于是将钱存进了‘绿色银行’。”他说。
2007年,借助父母在拉萨市花卉行业的经验,刘强靠着两万元启动资金在太阳岛开了一个小店做花卉零售。“当时思想单纯,不知柴米油盐贵,看不上种植花卉这个辛苦的行业。第一个月的营业额有两万多元,但是利润只有两千多元,除去房租还剩一千元左右。”刘强对自己的创业至今记忆深刻。
那时,刘强每天骑着三轮车送货,远的几乎要穿过整座拉萨城,没有固定的客户,每个月收入也不稳定。有一段时间,妻子回老家待产,请不起工人,所有的活儿都得一个人干。回忆起那段时光,刘强有些动容地说:“心里一片空白,坚持了快两年,一点儿起色没有,我不知该如何选择。看着一屋子开得正艳的花,却没有了放弃的念头。”
2008年底,在朋友的介绍下,刘强的苗圃温棚搬迁到七一农场。那时自治区农科院在七一农场兴建了一批高科技的温棚,专门用于植物温室培育,刘强租下了其中一个大棚,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迈进。
在新场地,刘强做成了起步阶段最大的一笔生意:一家新开业的饭店向刘强订了10万元货,加上技术指导、换盆等一系列的服务,这笔生意他一共得了近四万元的利润。“这笔生意给了我信心和希望,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在这个行业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刘强说。
苗圃园的规模逐渐扩大,刘强开始尝试从广州进货。为了节省开支,他每次要坐五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后亲自挑选每一盆植物、花卉,半夜起来监督装车。在刘强的精心照料下,花卉的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跟刘强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
从太阳岛100平米的店铺到七一农场4.6亩的苗圃园;从月收入一千多元到年营业额近三百万元;从第一次进半车货到拉萨市供货量最大……刘强终于让自己的苗圃园开满了鲜艳的花朵,结满了硕果。
“做园艺要比做纯苗木更挣钱,只有不断地跟着时代步伐走,转变思路,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朝着更高更好的目标前进。”刘强对苗圃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原标题:建起我的“绿色银行”——刘强种花养草的美好生活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