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的时候。在高原放牧的人们更是珍惜这个金黄色的季节,他们会在这个季节里出售几头牛羊,增加家庭收入,为过冬做着准备;他们也会在这个秋季开始贮藏牲畜过冬用的牧草,将牛粪晾干制成牛粪饼,储备燃料准备过冬。就在这种年复一年的传统生活方式中,蕴含着牧民们的无限智慧和经久形成的传统民俗。在蔡公堂乡放牧了一辈子的老人巴周,则依然风雨不变地背着他那个白色的背包,赶着牛群,漫步在美丽的秋色中。
踩在秋色中放牧的幸福人生
这个周末的天气很好,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不热;而白云悠悠地行走在天幕下,悠然。正如巴周老人的步伐,不快,不仓促,就那么背着双手,在田地里悠然地行走。放牧的鞭梢在屁股后面悠悠荡荡地跟着老人悠然的步伐,慢悠悠地甩着那条美丽的弧线。
今年79岁的巴周老人胡子已经发白了,背也有点弯了起来。他已经过了奔放匆忙的年龄,正如他的步伐,走不快,但多了一丝淡然。这是拉萨市蔡公堂乡附近的一处田野,南面是318国道,北面则是连成一片的蔬菜大棚,唯有中间一条长长的甬道,长着茂盛而发黄的青草,老人就在这里,赶着自己的6头牛,在这条甬道中慢悠悠地走着。
他是蔡公堂乡白定村人,自年轻时便开始了放牧的生涯。记得那时318国道还没有修好,更没有这么多蔬菜大棚,年轻的巴周只要一出村子,这周边便是茂盛的草原和丰美的水草,年轻的巴周赶着成群的牛羊,在这方天地间自由自在地放牧,有时候高兴了还会吆喝那么一首牧歌,时常会让那些伙伴和年轻的少女们忍不住心动地也唱上那么一曲。
“那个时候没有路,更没那么多车,出来放牧,听到的就只有风声、水声和我们的歌声,特别自在。”老人背着手,慢悠悠地说道,“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边放牧,一边组织过林卡,朋友们坐在草原里,拿出自家的糌粑和奶茶,有时候还会有几个水果,然后就唱一天、吃一天,到了晚上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就赶着自家的牛羊回家睡觉。”
老人说完,看到有牛踩到别人家的田地里了,连忙吆喝了一嗓子。那头牛似乎能听得懂巴周老人的话,头一转,矫健地从田里蹦了出来,还“哞哞”地叫了几声,似乎有点不满意主人不让它去田里溜达。
“这头牛我养了6年多了。”巴周老人听着牛的叫声,笑呵呵地说道,“它刚生下来的时候,才这么大!”老人比划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养的这几头牛,就数它最不听话,不过后来有一次它上山跑到悬崖旁边,下不来了,我就找两个人把它扛了下来,从那时起它就变得听话多了,也最亲我。”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