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杰家的“三驾马车”
肖涛 崔士鑫 黄志武 陈志强   发布时间:2012-10-30 13:58:00   来源:西藏日报


塔杰(右二)与妻子次仁央珍(左一)、孙女德吉卓嘎(右一)、孙女格桑卓玛在灾后重建的新居前的合影。

  8月初,记者一行来到亚东采访时,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大工地——挖土机、推土机、压路机轰轰隆隆,大卡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水泥、砂子、钢筋、砖等建筑材料堆积如山,到处都是。

  亚东发生地震快一年了,这里的干部群众都在铆足了劲,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下司马镇卓居村(“卓居”意为卓木幸福)的塔杰也在忙着建房子。他回忆说,2011年9月18日,晚上8点多,一家人正在看电视,突然,大地颤动起来,房子也摇摇晃晃,接着电也断了。“地震了,快跑!”塔杰大喊一声,带着家人冲到院子里避险。

  亚东是地震多发地带,这里的人们对地震并不陌生,可是这次地震的破坏性比以往都大,塔杰家的房子裂开了几道大口子,成了危房,不敢住人。那天晚上,大雨倾盆,塔杰给镇里打电话,想报告灾情,却没有信号。心急如焚的他,冒着大雨到村里一家一户了解情况。不到一个小时,镇里的干部来了,第二天一早,救灾物资也到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村民们搭起救灾帐篷,第一件事,就是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说,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塔杰家震后建起的新房子快竣工了。新房占地170多平方米,客厅、卧室、厨卫一应俱全,房间吊了顶,墙壁粉刷得洁白,窗户很大,采光通风极好。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这分明就是一栋漂亮的别墅,让人好不羡慕。他告诉我们,房子由政府派专家统一设计,光地基就有3米深,能抗7级以上的地震。当然了,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格外大,每户补贴7.55万元。像这么好的一栋房子,自己只要出五六万元就可以了。

  这个数目对于塔杰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亚东气候温暖湿润,林下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地处边境,对外贸易活跃,这里的人们普遍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塔杰家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林下资源采集、边境贸易和种植大棚蔬菜。

  亚东木耳个小、肉厚,乌黑发亮,嫩滑爽口,有“黑珍珠”的美誉。这种木耳只生长在一种当地人称为“蔷薇树”的树上。以前,亚东人对这种“香木蘑菇”并不怎么看重,偶尔采点做菜,都是自己吃,很少拿到市场上去卖。近些年,随着西藏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亚东木耳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今年卖到了三四千元1斤。如今,木耳已经成为亚东人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每年8到10月,是采木耳的黄金时段,塔杰和儿子次仁多吉就带上干粮进山,早出晚归,在树林里一忙就是一天。运气好的话,一天能采到10斤湿木耳,晒干约有4两,能卖八九百块钱。

  当然,除了木耳,还有药材、菌类和蕨菜等。塔杰说,林下资源这一块,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不过塔杰并不满足,他有头脑、有眼光,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想,亚东木耳的价格这么高,要是能像种菜一样种出来该多好。2008年,塔杰如了愿,他在当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开始试种木耳。试种获得成功,木耳长出来了,可是形状、色泽和口感与野生木耳还是有明显差距,市场价只有400元1斤。尽管如此,塔杰还是很满意,他说人工木耳的产量比较高,效益不错,以后积累了经验技术,质量肯定能上来。听说上海援藏干部正在联系科研院所,对人工种植亚东木耳进行研究,塔杰十分高兴,他说:“要是人工木耳和野生木耳能长得一模一样,那我们就发财了。”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