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从干起了凉面这一行,就没想过要转行。生意好与坏,我从来不计较,我赚得每一分钱都是良心钱,公道自在人心。”陈丹娴熟地调配着碗盆里的作料,年轻的手指上布满了每一日的辛劳一点一滴刻下的痕迹,这个1984年出生的重庆姑娘远远地看上去,有一股山城妹子特有的倔强与豪爽。
沿着大昭寺顺时针走入人潮拥挤的八廓长街,第一个路口向左转,便到了热闹而繁华的夏萨苏巷口,新华书店、炸土豆的小摊、狭长的商店林立在小巷两旁,卖门帘、安假牙、修手表的小摊贩有说有笑地交融在一起,将整条小巷子变成了一个市井味道十足小市场,拉萨的民生百态生活在这里一声声“老板再便宜点嘛”“要得”的吆喝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修表摊的后面,便是陈丹的凉面摊子。
“修表的老板人很好,对我很照顾,出摊收摊时帮忙搭把手,大家在这里都像是邻居一样互相照应。”陈丹如此说道,修理手表的老板面容憨厚地转过头来,两个年龄相差悬殊的老邻居在此刻相视一笑,夏萨苏弄滚滚的人情味于是便将整条街上行色匆匆的人潮包裹。
今年28岁的陈丹出生在拉萨,“我8个月大的时候就抱回重庆梁平老家了,还是个奶娃子,记不到啥子事,但我一直骄傲我是一个藏二代,西藏在我心里始终是生我的地方。”风景秀丽气候潮湿的山城重庆将陈丹养育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皮肤水灵的姑娘,2004年,20岁的陈丹只身一人来到广东佛山打工,并在佛山结识了个性开朗的大男孩陈林,两个年轻人很快情投意合,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如今已经有了一个3岁的可爱女儿紫暄。“在广东的时候,我们开了一家麻将馆,每天都在耍,日子过得很安逸,起初攒下了点钱,但后面花钱的地方也多。2010年底,我跟我老公商量了一下,决定离开广东,两个人都不打算回重庆,我就想到要回西藏来,因为西藏在我心里终究是特别的。于是去年2月,阔别27年后我又再一次回到了拉萨,那时候正好缝上藏历新年,满街都洋溢着一股别样的新年气氛,我第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见到有人骑马。”陈丹一边利落地从沸滚的锅里捞起一勺酸辣粉,一边捋了捋耳边的发丝,笑着说。
陈丹的凉面摊子目前经营4种小吃,凉粉、凉面、软皮、酸辣粉。“生意还不错,老顾客比较多,因为我的摊子摆得不是那么明显,要留心的人才能发现,知道的人吃过了一般还会再来。”
陈丹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9点左右将摊子收拾停当,忙忙碌碌一直要到晚上9点才能收摊,每天睡觉都是12点以后。“比以前在广东时要辛苦一些,但日子过得很充实,我从来没喊过一声累。”听常来的熟客说,有许多人都是冲着陈丹的辣椒来的。“我们家的辣子是纯天然的,只放清油和辣椒,生意忙的时候每隔一天就要炸一大盆。白天我在外面摆摊子,我老公就在家里做凉粉凉面,虽然耽误了一些功夫,不过自己做的东西卖起来才放心。”陈丹一边忙活着收拾案板上的葱末,一边将零钱递给对面的阿妈,诚恳而亲切说:“阿佳,找您两块。”
不少老拉萨人都知道,拉萨中学对面有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老凉面店,但没有几个人知道,那家店的老板是陈丹的妈妈,陈丹地道的重庆凉面手艺正是师承于这位拉萨的老凉面师傅。“我调的味道跟我妈那边的基本一样,学习凉面很容易上手,也没有多少窍门,只要上心就一定能掌握要领,我学了不到一个礼拜就独立出来摆摊子了。”问陈丹打算在拉萨卖多长时间凉面,倔强的重庆姑娘抿了抿嘴,“当然是卖到老,从接触凉面那天开始,我就没打算改行。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哪怕只有这么一个没有顶棚的小摊位,守着这些每天来吃我凉面的老顾客们,我就能从心底里源源不断地感觉到踏实和满足。”
陈丹说,“最难过的不是生意不好,而是有的客人吃了一两口就把面剩在了碗里,每当收拾这些碗筷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特别的不舒服,自己免不了在想,我是不是什么地方没做好,不合客人们的口味。其实,我一直把口碑看得要比赚到手的那一沓毛票重要。”
如今,陈丹最牵挂的就是在内地的女儿。“前段时间,亲戚准备带女儿来拉萨看望我们,但是后来因为女儿年纪太小过不了安检,没有成行,否则她现在就应该围在我身边窜上跳下地喊妈妈了。”说到女儿,年轻的妈妈眼眉里蕴含出来浓郁的爱意与深厚的想念,“我们走的时候,她爸爸一只手掌就能将她举过头顶,不知道现在有多高了,想着想着就要笑了。”年轻的妈妈在油腻的围裙上擦了擦手,没有女儿承欢膝下,如今围绕在她身边的是这些与她朝夕相伴的凉粉与凉面,以及一盆一盆的酱油辣椒和蒜水。
“我喜欢摊子前面这条热闹的街道,每一天从早到晚它都是这么活泼,我愿意守着它,如同守护一份梦想。谁说卖凉面的小摊贩没有未来,我听过最朴实的赞美就是一句‘老板,好吃!’,这个只能坐下七八人的小面摊,就是我的春天。”
(责编:团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