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坝林卖凉糕的年轻人
陈诚   发布时间:2012-06-25 14:02:00   来源:西藏商报

  在河坝林回族商人茶叶和冬虫夏草生意繁花锦簇的环抱中,一家卖凉糕不起眼的小摊位宛如一朵新生的莲花正恬淡而安然地盛放在初夏的河坝林。摊子的主人姓马,来自甘肃省临夏,是一位仅有22岁的回族小伙子。你如果当面夸他做的凉糕好吃耐嚼,他会眨巴着纤长的眼睫毛低下头,像一颗熟透的桃子那样慢慢羞红了脸颊。

  1990年出生的马学义陆陆续续来过西藏许多次,在拉萨一共生活了将近4年时间。2009年的国庆节,19岁的马学义第一次离开家乡颠簸了数十个小时来到拉萨,那时候刚成年的他还未考虑过在西藏的生活究竟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我开始不知道拉萨是个怎样的地方,只知道在拉萨我们临夏的老乡有很多,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好地方。于是我的父母来了,姐姐又来了,然后我也来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最终把家搬到了拉萨城。”遮盖了一下凉糕上的塑料布,马学义满眼闪烁的都是滚烫的纯真,好比一个正在大人面前摇头晃脑朗诵唐诗的孩童。

  初到拉萨,马学义托熟识的老乡找了一份活计,在冲赛康市场替人看副食摊子,一个月500块钱。即便是已经过得极为节俭,马学义仍旧发觉每月500元的薪酬根本不够维持自己平日里的正常开销。被生活所迫,随后年轻的小伙子在一番斟酌之后又卖起了新疆干果,推着车子朗声吆喝走街串巷。纵使是年纪尚浅,然而生意做得久了,各色的顾客见识得多了,“人情冷暖”四个字已早早地刻在了马学义的心底。“我14岁起就跟着父亲学做饮食生意了,我学习的第一门手艺是做兰州牛肉面,后来又学过做酿皮子,多学一门就多积累一份经验,今年已经是我工作的第8年。有人说一个人做过的生意门类越多,往下的路就越窄,但我却觉得是你走过的路越多,汇总到一起你往下的路就越宽、也越顺。星星就是穷人的珍珠,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抱怨生活。”

  马学义在河坝林的凉糕生意是从今年5月26日才开始的,开业尚不足一个月,但已经积攒了不少回头客。问马学义他做凉糕的手艺是跟谁学的,这个戴着白色小圆帽的男孩憨厚地一笑答复道:“跟我爸爸学来的,学了几次就会了,”他摆摆手笑说,“不难。在来拉萨前,我爸爸就在临夏推着小车卖过一段时间的凉糕,尝过的人都说我爸爸做的凉糕可口有嚼劲,我索性就继承了家业,将马家凉糕卖到了拉萨来。”

  听马学义说,制作凉糕是一项虽不繁琐但十分考验耐心和良心的工艺,每天都要忙碌到2、3点才能休息,第二天一早9点就要出来摆摊子。“第一步是要淘米,要选优质新鲜的糯米,否则蒸出来的凉糕没有嚼劲。淘米一般要淘5、6次左右,才能确保蒸出来的凉糕里面没有沙石。淘好米了就把枣揉碎了一齐装进笼屉里上锅蒸,30斤凉糕要蒸8个小时才能彻底蒸透,然后要将凉糕完全冷却,凉糕如果没有凉透用刀一切就散了,不成形状,口感也不劲道。将放冷的凉糕切成一个个豆腐块后,再淋上一层蜂蜜,就能拿出来卖了。”有常来的熟客说,马学义的凉糕香在他家的米、他家的枣、以及他家的蜜,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马学义的蜂蜜都是从临夏老家带过来的,“每次要捎100多斤蜂蜜回拉萨,卖得特别快。因为凉糕这种小吃在全国各地都有人做,我想着既然要做口味最地道的临夏凉糕,那么蜜也要最纯正的临夏蜂蜜才行。”

  马学义虽然年纪小,但对生活的领悟却不比一个涉世多年的成年人少。“干这一行,就要图有所乐,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因为它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不图赚钱多少,只要身体健健康康,家人和和睦睦,客人爱吃我做的凉糕,我未来的路就还很长。”说到自己的凉糕摊,马学义的脸上稍稍露出了一点困惑,“现在生意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很多客人都在打听我的凉糕摊,我正考虑给自己的小摊位起个名字。但是我没读几年书,肚子里的墨水不多,希望西藏商报的读者们能替我的凉糕摊起一个响亮好记的名字,希望若干年后也能成为一个拉萨的老字号。”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