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传来的踏歌:打阿嘎
   发布时间:2012-09-26 14:41:00   来源:西藏商报

  锤出来的屋顶

  藏族无疑是使用土石进行建筑的大师,桑耶寺和大昭寺屹立千年,就是藏族建筑艺术杰作的伟大象征。

  然而坚固浑厚的石材却不能用于屋顶,如何让屋顶较轻而又防雨呢?用木条拼搭屋顶并敷碎石、泥土是一个简便而灵巧的做法,如今仍然被藏族人民广泛使用着。然而对于宫殿、寺庙等宏伟庞大的建筑,其屋顶也是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要进行众多的活动。对此,藏族人民采用了一种更为费时费工,却远为坚固耐久的独特工艺:打阿嘎。

  “阿嘎土”主要产于拉萨附近和山南扎囊县的山中,拉萨和山南宏伟宫室的营建在全区都首屈一指,也有阿嘎土就地取材方便的原因。甚至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会特别指定采用扎囊县所产的优质阿嘎土。

  开采来的阿嘎被砸碎捣细,铺设于屋面上。然后工人们用木制长杆,石质杵头的工具“保夯”进行多次、密集、连续的捣打,而且不断浇水,破碎的小块阿嘎土逐渐变成泥浆,将较大的石块牢牢胶合,不断的捣打让所有的屋顶缝隙都充分的填塞和覆盖,并且人工的轻柔捣打不会导致力量过大,使建筑的支撑受损。

  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结合了周到的考虑,所谓大道至简。广泛地使用阿嘎土,使得西藏的建筑屋顶结合自身条件,较少使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斗拱式结构,也很少出现飞檐昂扬交错的场面。相反却具备如堡垒般的平顶,充分沐浴着日光,其外形坚厚高耸,顶面轩敞,独树一帜。

  阿嘎土不但适用于屋顶,也同样适用于室内的地面。藏族的主妇对自家的阿嘎地面颇为重视,甚至用羊羔皮蘸酥油擦拭,务必使其光滑如镜,坚硬如砥,还散发着油脂的光泽与清香,成为主妇足以自豪的象征。

  阿嘎土使用如此广泛,制作又如此费时,使其成为拉萨及近郊人民在农闲时间一项重大的建筑活动。打阿嘎的过程无疑是枯燥甚至辛苦的,然而乐观的藏族人民已经使其成为一项快乐的劳动:在高原强烈的日光下,他们握着“保夯”,女人披着头巾,男人戴着帽子,大家都戴着口罩。灰尘仆仆的衣服和围裙,纸头磨烂的劳保手套,他们分成两组,原先是男女各一组,如今男人打“阿嘎”的越来越少,所以女人自行分成两组,男人随意加入。然后开始按照固定的节奏踏步、击打和歌唱。他们紧紧排列,因手持沉重的“保夯”,所以不能有手部的动作,但是脚上的步点却是越唱越轻快,还有旋步、倒退、转身等舞蹈动作。

  当游客走在拉萨老城的街头时,常听到半空中传来的整齐歌声和踏步声,空灵悠扬,却不知从何而来。当游客们兴奋地在拉萨的晴空下抬头四处眺望寻找歌者时,本地人却早已听出歌曲中“保夯”落地的闷响和脚步声,想象出在陈旧的皮靴和球鞋践踏下泥浆缓缓溢出的场面。一栋陈旧的建筑就在这有节奏的击打和歌唱声中得到了又一次的修复。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