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队女队长巴桑(右)和她的女儿扎桑。
藏戏是民间传统戏剧。藏文称“阿吉拉姆”,系藏语“仙女大姐”之意,简称“拉姆”。藏戏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以民间歌舞、民间说唱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显示了藏戏深厚的文化根基。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来源于民间的藏戏,成长于西藏山高水远、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尽管后来被节选改编搬到舞台上去演出,天为幕地为台的户外才是它最原汁原味的表演地点。
在以前,女人是不允许参与藏戏表演的。如今,古板的规矩早已被打破,每个民间藏戏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女演员。在乃东雪藏戏队里,26人的队伍,女演员有11个,占到近一半。而他们的队长也是一名女性,名叫巴桑。她就像母亲操持家庭一样照料着这个藏戏队。
乃东雪藏戏队演员们的服饰非常有特色。
演出忙不停 撑起一台戏
雪顿节期间,在宗角禄康公园的藏戏演出场地上,乃东雪藏戏队的队长巴桑带着队里其他队员为拉萨的观众呈现了一台精彩的传统藏戏《白玛文巴》。台上台下,随时都能见到巴桑忙碌的身影。她不仅要自己上台表演,还要在换服装间隙跟其他演员讲戏示范。
为了这次雪顿节的演出,他们从制作道具到排练,整整准备了两个月。乃东雪藏戏队平时的演出任务不少,在藏历新年、望果节等节日会到各乡镇去演出,“我们一般在藏历新年表演《卓娃桑姆》,在雪顿节演《白玛文巴》,到寺庙里就演《苏吉尼玛》。”巴桑说他们也会经常到拉萨的乡村进行演出,“因为相比后藏的藏戏语言来说,山南离拉萨比较近,观众基本都能听懂我们在唱什么。”
除了表演藏戏,巴桑还会带领全队一起排练藏族歌舞、小品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有时候下乡演出,老百姓觉得只看藏戏不过瘾,就希望我们能表演一些其他节目。”巴桑说现在他们一个藏戏队就能撑起一台形式多样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悠闲地分饼子吃。
培养年轻人 操劳如母亲
今年56岁的巴桑已经唱了41年的藏戏了,从15岁起,她就在当地的民间艺术团学习藏戏。“那时候这个藏戏队还没有恢复,到1997年才又重新成立。”在民间艺术团打下的坚实基础,让巴桑在中断了几十年的乃东雪藏戏队恢复成立时,顺利地当上了队长。
巴桑同时兼任队里的老师,辅导年轻人。从2011年起,他们开始系统地为新加入的年轻人授课。他们的加入让整个队伍充满着青春朝气,也把全队的平均年龄拉低到30岁左右。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巴桑对待队里的这些年轻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极富耐心地一字一句,一招一式教着,年轻人有什么疑问困惑也喜欢跟她交流。
能干的巴桑不光要教年轻人唱戏,还会挑选其中有悟性的传授服装设计和道具制作的经验。目前队员们穿的所有服装都是巴桑带着这些年轻人自己设计的,色彩艳丽、造型别致的服装颇有些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韵味。
表演中所使用的道具全是队员们自己制作的。
都爱唱藏戏 全家齐上阵
在演出后台,巴桑笑吟吟地指着一旁正在帮她叠演出服的女演员说道,“这是我女儿,也在这个藏戏队里,还是今天这出戏的主演。”女儿扎桑今年31岁了,三年前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藏戏,“我一直都挺喜欢藏戏的,以前忙着带孩子,顾不上学。”扎桑解释道。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艺术基因,扎桑的藏戏天赋让母亲都觉得吃惊。
扎桑的儿子已经10岁了,说起自己的这个小外孙,巴桑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这小孩子在学校里也是能歌善舞的。”说到会不会让外孙也学习藏戏,巴桑十分理智,“这个事情还是要看他的兴趣,只要他喜欢学,我肯定全力去教,他要不喜欢的话,我们也不会强求。”
一旁的乃东县文化局工作人员普珍介绍说,巴桑队长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藏戏之家了。“他们一家人都在唱藏戏。”巴桑接过话茬细数道,“我的父亲、丈夫、儿子、儿媳妇,还有这个女儿,分别在不同的民间藏戏队里表演藏戏。其他没有唱藏戏的家人也都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巴桑说有时候下乡演出,演员不够了,她就会从自己家里临时搬兵救场。
在巴桑的藏戏表演生涯中,曾经体验过父女同台、夫妻同台的幸福与甜蜜。如今,父亲和丈夫都相继退休了,她又带着女儿继续在舞台上表演。用她的话来说,“这辈子除了唱藏戏,也不会做什么了,就一直唱到唱不动为止吧。”
原标题:乃东雪藏戏队 挑大梁的女队长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