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桑老人与牛皮舟 摄影:索穷
扎桑老人住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茶巴郎乡峻巴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牛皮舟舞国家级传承人。在旧西藏,他们的“主人”曾是布达拉宫下的地方政府机构雪巴列孔和哲蚌寺基索(财务总管),扎桑老人说:“印象中,我的生活就是没完没了的劳作,支差拿不到工钱,还要挨打。”
回忆过去,扎桑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冤家”两个字。所谓“冤家”,指的是那些自认为“地位显赫”的旧奴隶主、旧贵族。扎桑老人提到,第一种是“骑马的官人”:“看到他们来你必须躲起来,他们眼里容不下我们这些‘吃鱼贩货的贱人’,轻则破口大骂,重则鞭子抽打,以发泄他们心中莫名其妙的怒气;第二种是哲蚌寺的基索和雪巴列孔的官员。我们每年收成下来的时候也是这些‘债主’登门催债的时候,你永远会有那种冤家路窄的感觉;第三是指村中不同行业间的不合。”
据扎桑老人介绍,按照旧政府规定,过去的峻巴村有一半人从事捕捞业,还有一半人是专门从事皮具制作的,很大一部分人要给寺庙做藏靴和皮鼓等。更可气的他们规定这两个行业的人不能“串行”经营,打鱼的人哪怕想给自己缝一双布鞋都不行,人为地制造两个行业、两个人群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渔民出村后也不消停——远离村庄的渡口上水霸横行,不给他们打点、“孝敬”他们是不会允许运货、捕鱼行为的。
但今天,扎桑老人已经从“冤家世界”走向了广阔的天地。经历了西藏和平解放、改革开发、经济大发展的扎桑老人及其同伴,已经是享有完全自由身的国家主人。据扎桑老人介绍,当地的习俗是男孩子8岁到14岁放羊,15岁就开始打鱼,但只算半个劳动力,收入也只有全劳力的一半。牛皮舟是劳动间隙的一种娱乐,“我父亲是牛皮舟舞编导,我从小看父辈们跳这个,我们打鱼的时候最远到泽当、直孔,农忙时节又匆匆忙忙赶回来收庄稼,每当走到一个地方休息的时候,为了放松身体,就会唱上一段,舞上几步,就这样有了我们的牛皮舟舞。”扎桑18岁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一段独舞,25岁时能够独立完成一场演出。“支差的时候,我们一年要去两次拉萨龙王潭。边上有来自各地藏剧团的演出,但我们的歌声一响,所有的观众都朝我们跑来了,因为觉得新鲜,观众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