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来到了号称“堆谐之乡”的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拉孜镇拉孜雪村,在这里我们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堆谐(拉孜堆谐)代表性传承人弼吉·拉巴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堆谐(拉孜堆谐)代表性传承人弼吉·拉巴 摄影:索穷
弼吉·拉巴老人告诉我们说,拉孜雪村,古称羌拉孜、堆南木加拉孜,西藏古歌记载“堆南木加拉孜,不是故乡常念及”。当地古谚云“拉雄玉衣芎巴,鲁当协以绑翠”,意思是拉孜盆地像金盆玉碗,它是西藏歌舞艺术取之不竭的丰富宝藏。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堆谐歌舞艺术之源?老人说,拉孜雪村自古以来是拉萨通往后藏和阿里地区的必经之道和雅鲁藏布江西段的主要渡口,人马驿旅不断。由于拉孜雪村这一带地方气温适中,人情浓厚,过往的商人、游民、公职人员都喜欢在这里打尖、歇息、休整,跟当地人饮酒对歌,起舞助兴。久而久之,拉孜堆谐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弼吉·拉巴老人是弼吉家族的第十二代传人,“弼吉瓦”是这个家族的房名。老人说所谓“房名”就等于姓氏,名字可以换,房名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至于其中的原委,有说是为了表明家族“骨系”和血缘传承关系等,也有说是为避讳忌,比如说当村里有人去世,邻人只须提到是某某家的,而不用直呼其名,这是西藏文化的传统。
走近屋内,只见老人家的客厅里没太多陈设,偌大的屋子显得有些空旷冷寂。弼吉·拉巴老人则笑着告诉我们:“这是为了教学方便,冬天在院子里太冷,就在这客厅里跳‘拉孜堆谐’”。
出生在拉孜县拉孜雪村弼吉家庭里的拉巴,从小就跟着在拉孜雪民间演出队的妈妈学跳堆谐。小拉巴学得很快,13岁时,村里的同龄人就都赶不上他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弼吉·拉巴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参加日喀则机场民工团,成为民工团宣传队的骨干成员,并在那里和现在的老伴相识相爱。318国道修到拉巴的家门口时,每到夜幕降临,工区帐篷里总能看到拉巴舞动的身影。后来,拉巴一直在拉孜乡小学当民办教师,他利用课余时间教乡里的娃娃们跳堆谐,弹六弦琴。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