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宗教艺术

羌姆神舞音乐

   发布时间:2013-11-06 15:11:00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二、羌姆神舞的音乐

  羌姆神舞中调动了舞蹈、音乐、哑剧表演众多的艺术形式,其中形象化的舞蹈表演是主要表现形式。这些特殊的内涵和表达手段,则决定了羌姆神舞仪式音乐与其他寺院仪式音乐之间的异同关系,也决定了特定的音乐形式对特定的仪式行为、信仰系统具有特殊的作用。羌姆神舞的音乐形式的风格明显有别于寺院其他音乐形式,除虔诚、肃穆、严肃的特点之外,还有活泼、热烈、旋律化的舞蹈歌和舞蹈伴奏音乐。

  1.羌姆神舞中使用的诵经调音乐

  按《西藏王臣记》所说:莲花生“备上诸神鬼所喜祭品,吟诵制伏凶神的古尔词,在虚空中作金刚舞,为大地降福。”表明羌姆神舞中使用的最早的诵经调是“古尔”歌体。后期羌姆神舞诵经的音乐基本继承这一传统,在唱诵羌姆神舞的经文时,主要运用的是“央”诵经调和“顿”一类的诵读调,在诵唱经文时用央诵经调,不唱诵经文时,就用顿诵读调来有节奏地念读经文。

  2.羌姆神舞的舞蹈伴奏音乐

  舞蹈是羌姆神舞主要的表现形式,舞蹈的器乐伴奏是羌姆神舞音乐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舞蹈伴奏乐曲和乐曲的歌唱形式颇具特色,是羌姆神舞独有的音乐现象。

  羌姆舞蹈伴奏音乐与一般寺院仪式音乐不同,具有浓厚的民俗音乐和舞蹈音乐活泼、明快的特点,受西藏传统民间鼓舞、面具舞很深影响,其伴奏音乐,甚至寺院常用乐队(铜号鼓钹乐)的演奏,也深受民间鼓点敲击式乐曲的影响。

  寺院羌姆神舞的伴奏音乐主要是由铜号鼓钹乐演奏的固定乐曲,羌姆神舞中的固定乐曲更为短小、简练,乐曲演奏的速度更快。特别是羌姆神舞在练习、彩排和非正式演出时,其伴奏的固定乐曲可用口头数数演唱,歌词就是固定乐曲的藏文数字,形成了羌姆音乐独有的口头演唱的歌曲,其形式、风格更接近民歌。

  三、羌姆益谱

  羌姆益谱与一般的乐谱不同之处在于,羌姆益谱不是记录羌姆神舞中单一的某一乐器或某一乐队演奏的乐曲和某一诵经调音乐形式的乐谱,也不是单一记录音乐或舞蹈的乐谱,羌姆益谱的记录包括了涉及羌姆神舞活动的几乎所有内容,如羌姆神舞表演的时间、主要节目名称和出场顺次、按此顺序演员进出场的顺次、方向、表演舞蹈的人数、队形、动作、动作的次数、吟诵的经文、诵经音调、乐队演奏的乐曲、仪仗队的进出场、演奏的乐曲,甚至中间休息、饮茶等全部包拢记录在羌姆益谱中,因而羌姆益谱实际上就成了记录羌姆神舞所有活动的综合谱。

  四、羌姆神舞仪式与音乐结构

  羌姆神舞仪式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羌姆神舞音乐结构是指羌姆活动前后及羌姆表演中表现出来的音乐的整体构成样式,广义的羌姆神舞音乐结构与羌姆神舞仪式活动的结构相趋于一致,甚至比寺院羌姆益谱中记录的范围还要广一些。狭义的音乐结构是指构成整体羌姆神舞音乐的局部段落或部分的音乐构成方式。

  对羌姆神舞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大的内容:1.把重大的羌姆仪式活动预先向本尊神、坛城诸神灵、护法等进行通报,以期对仪式活动引起关注和护佑(念申演奏)。2.修供敬神,获得神的加持(佛殿内诵经修供仪式、羌姆节目神饮、圣者、净坛)。3.请神伏魔救渡(羌姆神舞表演中的降福、尸林主、恐威神、取供品)。4.赞颂本尊佛、坛城诸神、护法神(羌姆神舞第九、十、十一段颂赞迎请的内容)。

  羌姆神舞的音乐结构与此仪式活动的结构有相适应部分,但不完全与仪式结构相一致,实际上,有仪式音乐自身结构特点和构成方式。特别是第一部分内容的表达完全是靠音乐来实现的,因而音乐在羌姆神舞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羌姆神舞音乐的总体是一个二部性结构,即A+B的结构。通宵或早晨演奏的念申乐曲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前奏曲,与第二天羌姆表演的音乐并列(类似于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的结构)。第二天早上约五时至八时佛殿内修供仪式上演奏的器乐和诵经调音乐是一个序奏,接下来的羌姆神舞表演时演奏的音乐形成羌姆神舞音乐的主体部分,而最后第十一个节目的仪仗迎请乐则是主题音乐的结尾部分。序奏为主体部分酝酿气氛,结尾音乐构成主体部分音乐的高潮。

(责编:翟新颖)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