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宗教艺术

西藏宗教面具: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

阎家银   发布时间:2013-09-17 10:03:00   来源:西藏商报

    提到萨迦寺的跳神,张鹰告诉记者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传说有一个女鬼叫做‘巴姆’,长得非常漂亮,但经常祸害人间,后来被萨迦法王收服后成为了护法神。每年萨迦寺都会举行冬季跳神,在表演时会有扮演萨迦巴姆的人上场,因为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每天下午固定的时段都会刮起风,萨迦巴姆刚好是伴随着风上场,那场面真是非常壮观。”

  宗教面具的表现内容

  西藏宗教面具所表现的内容多种多样:有各类佛像、菩萨像、天王等的忿怒护法相等,还有西藏本土宗教苯教中的一些鬼怪、神灵。当然,外来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也会体现在宗教面具中。

  张鹰对西藏文化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其实西藏文化吸取了百家所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藏本土文化不但融合了汉族文化、印度文化,还将一些西方文化纳入其中,真的是‘百家争鸣’。宗教面具也是这样,像在内地看到的寿星、仙女等在西藏的宗教面具中也能看到。”

  宗教面具的制作非常讲究,一些较大的寺庙都有制作面具的艺匠。 张鹰告诉记者:“这些艺匠就像寺庙中的一员,一直会为寺庙服务,每年定期制作一些面具供奉在寺庙里,而一般百姓家里不会有这些面具。”

  可以说,西藏宗教面具的形成,是原始巫文化的延伸,是民间信仰向正规宗教文化的转移。宗教面具不仅要从外观上显示神的威严与庄重,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神佛的灵气。民间艺人认为,制作宗教面具的人要有一定的学识及高尚的品德,还要按照严格的比例和要求,不得随意改变,二者缺一,都可能使面具失去灵气。

  在跳神和悬挂的面具中,很多造型比较夸张,张鹰认为其实这些面具大多代表着智慧、美貌、神灵的化身:“宗教面具首先要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而护法神大多是面目狰狞的造型,因为这样可以使鬼怪感到害怕,而善良的人看到他们并不这样觉得,反而会认为这些护法神是智慧、权威的化身,看起来自然不会感觉到害怕了。”

  在跳神中,串场人物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跳神是庄重严肃的宗教活动,但场上有时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表演者手中道具脱落、服饰面具没有系好等,这时串场人物便充当神众的侍从,应急处理。串场人物是唯一不受限制的角色,他除了充当侍从,还有维持秩序和调节气氛的任务。两个节目衔接的间隙,串场人物出场进行滑稽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张鹰说。

(责编:翟新颖)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