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新闻聚焦

王尧先生讲西藏与藏传佛教(一)

   发布时间:2013-12-17 10:43:00   来源:求是理论网

  一、佛教的传入与藏传佛教的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

  我们一般认为,藏族信仰佛教是从唐朝时候。藏族和我们内地各个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在唐朝强化了的。那时青藏高原上,形成了一个吐蕃王国。

  唐朝太宗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唐太宗做了一个决定,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带了很多随嫁品,其中包括文化设施、生活用品、工艺产品和一些乐器等等。公元641年迎娶文成公主的队伍由唐朝的首都长安出发,路上走了三年。随嫁品中有一尊释迦牟尼像,这是释迦牟尼12岁身量的一尊铜像。佛教在当时的唐朝已经相当盛行,唐太宗有意向吐蕃推广佛教。从此,藏人开始接触佛教。

  藏文的创造

  文成公主到达吐蕃后的一个重要建树,就是在藏区发展文化。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就无法记录自己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所以藏王派了16位青年到印度去学习佛教,同时学习印度梵文,为藏文的创造做了准备。这16个人中有15位因为不适应印度的炎热气候,死于印度,最后只有一个人返回。这个人就是藏文创造者吞弥·桑布扎。他根据所掌握的梵文知识,结合藏语的实际情况,利用梵文字母,创造了藏文。藏文是公元7世纪中叶创造的。“吞弥·桑布扎”是什么意思呢?“吞”是一个家族的姓,“吞弥”就是吞氏家族的人,“桑布扎”是印度人称呼他的名字,“布扎”就是藏人的意思。“桑”是梵文里面好的意思。桑布扎,就是吞家的好藏人。佛教的传入和藏文的创造是藏族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佛经的翻译

  佛教传到藏区时,恰恰是印度佛教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因此有一些印度佛教的学者带着梵文的经典,避难一样地逃到吐蕃。我们曾经在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的一个特藏室里,见到从西藏请到北京来的梵文经典。这些梵文经典共有266包,王森教授生前用两年时间编了一个目录:《民族文化宫藏梵文贝叶经目录》。我们国家曾经印过其中的《妙法莲华经》和《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作为国礼,送给外国的领导人、政府和学术机构。

  苯教与佛教

  西藏本地原来有一个宗教,叫作苯教(Bon)。现在的研究认为,苯教实际上是当地一种民间信仰,它相信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在佛教的传入过程中,原来的信仰和佛教曾经产生过一些矛盾和冲突。最后佛教和苯教的白热化冲突反映到政治舞台上。当时的吐蕃社会是奴隶制的军事部落联盟,联盟的基础就是大家在信仰上、文化上能够沟通。佛教进入以后,军事部落联盟成员之间产生了一些摩擦和争斗,佛教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