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新闻聚焦

米拉日巴“古尔鲁”的起源与传承

魏山   发布时间:2013-12-12 08:44:00   来源:西藏日报

  而谈起自己的学艺过程,顿珠更是感慨万千。

  顿珠说,自己于1983年出家,当时才13岁。年幼的他似乎对道歌有着天生的“痴迷”,每当那虔诚、肃穆、超脱的声音从他耳际划过,他都会静静地驻足聆听。

  “道歌中散发的玄妙哲理和优美意境,瞬间加持(佛教术语:意为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了我的内心。年幼的我开始请求上师教我更多的米拉日巴道歌。”顿珠说,有时候,自己还会溜到那朝里暮里半隐半露于云雾荆丛中的修行者的房子外面去“窃听”。

  “很多修行者在那漫长的幽闭岁月,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会用心倾听夜的呼吸,在那万籁微响中,物我两忘,情不自禁地唱起道歌。还有人在经年累月的苦思冥想中往往内心充满矛盾和煎熬,这时候也会通过唱道歌来自我调节。”顿珠解释到。

  “在歌声里,人与人能够以心灵相通,人与自然也能以心灵相通;人赋予自然以灵气,自然给人予生命。无论是饱受创伤还是被贪欲污染的心灵,都能得到抚慰和净化。”顿珠继续说着。

  现在,每年藏历的5月11日和12日,顿珠都会把在山上修行的人请到天葬台,通过集体唱道歌的方式来医治心灵的创伤。

  对于道歌的传承,顿珠有一个愿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歌,将道歌中的奥妙哲学和美学价值发扬光大。

  “作为佛教音乐的道歌,主要以米拉日巴大师的亲身经历阐述佛理,以歌唱的方式将其所见、所感与人分享。”顿珠说,“道歌具有让人内心平静的魅力,能帮助人们消弭‘贪嗔痴’的欲念。我们应该多培养自己的传唱人,现在在直孔梯寺会唱的仅有十几位。”

  顿珠告诉记者,即使是在现代的大都市,道歌也正悄然流行。但由于部分道歌年代久远,现代人并不容易接受,所以他会尝试根据现代人的接受习惯,为道歌编曲。

  据了解,目前,顿珠正在着手选取部分曲目列入计划出版的道歌唱片专辑中。

  “我希望米拉日巴道歌唱片专辑能够满足更多喜欢道歌的听众的需求,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米拉日巴道歌的队伍中来。”顿珠说。

  灯火阑珊,夜色更浓,送走顿珠,漫长的采访终告一段落,而内心却意犹未尽,一个关于香巴拉的传说再次从心底泛起:

  香巴拉,是藏传佛教所追求的“彼岸”世界,是传说中的一片“净土”。当然,“净土”之“净”,是指“心净土净”,“心净”当然是净土的首要条件。至于客观世界的自然的“土”,本无所谓净与不净。“若众生心不净,此土即秽恶不净。

  千百年来,香巴拉的故事在藏传佛教的信徒中广为流传,藏族民间都相信,要前往香巴拉,必须进行各种精神修炼,扬善弃恶,变换身心。

  如此说来,米拉日巴道歌岂不是驶往心灵香巴拉之舟的风帆?

  记者观察

  米拉日巴道歌虽是宣讲佛学哲理,但在客观上却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同时在写作技巧等方面对以后藏族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将其传承好并研究利用好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自米拉日巴道歌2008年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针对其传承方式、资料整理、音乐价值研究、音像品出版等方面的努力,各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此,希望能够继续加大力度并形成合力,确保米拉日巴道歌得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责编:翟新颖)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