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刷刷……”拉萨色拉寺印经院内,工人普琼熟练地将墨汁刷在刻满经文的雕版上,铺上牛皮纸,再用另一把刷子在纸背上反复摩擦。
自明朝永乐皇帝赐予色拉寺第一部雕版印刷的藏文大藏经开始,色拉寺的历代僧人们一遍遍重复着这个看似简单、机械的动作。上世纪80年代初,色拉寺成立了印经院,将保存在寺内的经书修复、刻板,用最原始的手艺坚守着印经这个传承百年的传统。
普琼已经在色拉寺工作了24年。和过去相比,这几年他的工作清闲了不少。“以前这里有四组工人,每天不停地印经书。”而今,走进印经院,看到的是55000多块整齐摆放的雕版,往年忙碌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普琼成了印经院唯一一个使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经书的工人。
“雕版印刷成本太高了。”印经院负责人之一贡嘎坚参说。
由于藏文细密连贯,雕刻时对木材的要求很高,西藏林芝县所产的青冈木以其坚硬、紧实的质地,成为藏传佛教经文雕版的不二选择。可是一块雕版只能印刷一页经文,而要印成一本经书,至少需要数十块雕版。耗材、耗时的雕版制作过程已难以满足经文传播的需要,传承百年的印经传统迎来新的变革。
2006年,色拉寺和大昭寺共同组建了“色昭佛教古籍经典收集整理印经室”,与出版社合作,将整理过的佛教古籍、经典结集出版。现代的书籍取代了牛皮纸经书,成为印经院的主要产品。
贡嘎坚参介绍,色拉寺印经院是藏传佛教寺庙中唯一采用现代手段印制经书的印经院,目前出版的经书有80%是新式的,这样的书造价低、携带方便,更受欢迎。“以前普通僧人和信众很难接触到古籍经书,现在有了新式书,更多人可以看到佛教经典了。”他说。
收起了传统的印经设备,现在的印经院变成一个小型书店,供僧人、信众及游客阅读、购买图书。这一天,扎西在印经院购买了《弥勒尊者的传说》等两本经书,一共20元人民币。
贡嘎坚参说:“印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更多人能接触到佛教文化。”他介绍,目前印经院已经出版了328部书,一年可以售出3万到4万本,都只收成本价。不仅如此,印经院还将经书免费捐赠给其他寺庙、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哪里需要经书我们就送到哪里,让更多人接触到佛教文化。”贡嘎坚参说。
(责编: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