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壁画(资料图)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美丽姑娘的面容
浮现在我的心间
如果不曾相见
人们就不会相恋
如果不曾相知
怎会受着相思的熬煎……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第六代达赖喇嘛,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诗》,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因为仓央嘉措,很多人开始了解藏传佛教,也喜欢上了藏族诗歌,仓央嘉措诗歌全集热销不减,电视、电影、音乐等更多媒介又将仓央嘉措推向更广大的受众群体。歌唱家谭晶《在那东山顶上》以及一些影视作品的相继传唱,都把仓央嘉措的情诗运用到极致。仓央嘉措的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应用比兴手法,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且哲学与深邃悠远意境相结合,体察细腻情思,寓情于物。仓央嘉措之所以在藏传佛教史上最受人爱戴,来源于他自身修养及本真豁达的诗篇,他的许多“佛法诗”真实记录了学佛的感想、入定的心得。佛教的禁欲主义和情爱历来格格不入,他打破桎梏揭示广大人民群众对当时制度的不满和对非理性佛教禁欲主义的批判,他还善于把佛家的许多语言揉进情歌里,别具一格,并常常以佛的境界来看世间俗事、人间情爱,使他的诗歌充满睿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仓央嘉措本人叛逆的性格也造就了诗歌上的成就,他勇于放弃最高爵位,直面挑战清规戒律,敢于追求自由生活,他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邀请男女朋友唱歌跳舞、饮酒狂欢、直抒胸臆,表达爱情忠贞,反映爱情欢乐,折射爱与哀愁,表现宗教与爱情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嵌合在戒律束缚下广大年轻人心灵想要释放的需求。正是由于真正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源泉,仓央嘉措才写出了朴素自然、回味无穷、优美动人的诗歌。
至于仓央嘉措写的到底是情诗、宗教诗,还是政治抒情诗,一直众说纷纭,但不管是什么,仓央嘉措带给我们解脱烦恼的生活羁绊、超然世外的宽广心胸,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更深层地感悟人生真谛。今天随着仓央嘉措情歌的传播,人们更是相信仓央嘉措也是一情僧,这些“情歌”就是他所写,甚至把一些本不是他写的情歌,都说成是他的了,演化为情歌的托附对象。对于那些争议不断的言论,如电影《非诚勿扰2》片尾曲到底是不是仓央嘉措的诗作已经不要紧了,就像在为仓央嘉措“打假”时,绝大多数网友说只要诗好就行了,不在乎是谁的,因为得到民间认同就是流传的好诗。
雪域高原象征纯洁宏伟,是圣地净土造化的一部分,雪域、圣山、神殿、经文在信仰的符号系统中是等同的,是天之蓝、山之阔、地之大的延伸,随着西藏旅游热,仓央嘉措的诗歌意象如今已变成我们可以触及的场景,极为真切。雪域圣地的宗教信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藏民族把他们的环境万物,把他们居住的区域在宗教的意义上加以系统、全面地圣化,这样的感情,如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去留,却朝夕相伴;风景从不向眼睛说出永恒,却始终美丽;每每翻阅,仿佛字里行间散发出高原的清新气息就扑面而来。这位有修有学的上师,这些不即不离的智慧,超乎人生的大彻大悟、大爱大勇,让人感到醍醐灌顶般的哲理思辨,大爱无言。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开创的“谐体”诗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给盛行经院体诗歌的藏族诗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这样一位藏族民歌诗人的认可,既是民族情感命运的认知,也意味着精神世界的归属。
(责编:青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