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海化石”凝结了人民智慧的光芒。自治区各级政府与文化部门围绕着保护、传承与发展各种宝贵文化遗产采取了许多措施,申报传统文化村落,正是其中之一。而这其中也因各地区的地理文化而延伸出多种模式。
山南与日喀则同为藏文化发源地,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之路上,却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作为藏文化发源地的山南地区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立项,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这些以村为单位,独具特色的艺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以卓舞为例,卓舞是藏族古老民间歌舞艺术品种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在民间广泛流传。每个地方几乎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舞蹈队,他们热爱并有机会专心致志于此,所以涌现出各种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而如今,歌与舞尽管已经深深地溶进了藏族同胞们的血液,他们仍然热爱歌舞,但是更多的人需要把精力花在改善生活上面,艺术只能退而求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诞生并存活于普通群众之间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山南地区拥有多种卓舞形式,在相关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大多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传承模式较为固定——大力支持传承人,拨款收徒,考虑到良性发展,进行商业演出等方式为舞蹈艺术的传承者们创造收益。这其中,琼结县久河卓舞借助在2011年央视元宵晚会的登台表演,获得顺利推广,剩下的其他几种卓舞,有的在区内获得了成功,有的仍然还没有走出来。若说以上是山南地区的特色模式,日喀则地区则有所不同。这里属于传统的后藏农区,种植业发达,也因此积淀下来深厚的文化传统。再加上日喀则地区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在传统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上,他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风景优美、文化深厚的各个村落具有先天的旅游产业优势。在吉隆县,被誉为“珠峰后花园”的吉隆镇拥有诸多稀有植物如红豆杉、喜马拉雅长叶松等,堪称世界植物博物馆。而距离吉隆镇仅5公里的帮兴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没能进入外界的视线。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与帮兴村天然苗圃的优势,再加上1000多年的古建筑与当地独特的藏式林区建筑,稍加建设,便是一座具有瑞士风格的天然度假村。若是计划成功,村民们不必出门务工,只要坚持好自己原生态的生活,便拥有了一切。
原标题:藏源古村颜——山南古村落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