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双湖县县城全景。
新华社记者不久前专访了热地同志,请他介绍亲身经历的双湖无人区从开发建设到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和深刻变化。
见证
热地经历传奇,他在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几十年,亲眼见证、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西藏以及藏北高原,包括双湖无人区的开发和建设。
热地回忆说,1976年1月,为了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西藏那曲西北部无人区的丰富资源,缓解班戈、申扎等县的畜草矛盾,经西藏自治区和那曲地区批准,设立双湖办事处。那曲地区2000多名牧民赶着160700多头(只)牛羊首批搬迁至双湖无人区,在这片平均海拔5000米、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创造新的生活。
同年4月至5月,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热地率领工作组赴双湖,就办事处选址、搬迁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今后发展潜力等,开展实地调研和考察。
热地带领的工作组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基层,走访牧户,历经一个多月完成了有关双湖无人区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具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以及开发和建设双湖,奠定了基础。
谈到双湖无人区开发期间的艰难困苦,热地说:“双湖高寒缺氧,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那时候,办事处只有几顶帐篷,连遮风挡雨这样最基本的条件都无法满足;燃料十分匮乏,只能靠捡羊粪、牛粪,做饭、吃饭都很困难;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大卡车和两辆北京牌吉普车;医务人员仅一人……当年尽管条件艰苦,但双湖干部群众精神饱满,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一心一意扎根和开发建设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