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西街商铺、摊位林立,人群熙熙攘攘(2011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邹广萍摄影报道
大昭寺门前的香炉燃起祈福的轻烟,清晨的阳光落在高高的经幡旗杆的金顶上。79岁的卓玛拉姆手捻念珠,开始数十年如一日的晨间转经。
此时的八廓街,已不似她被母亲领着第一次转经的那条路,石板路面替代了土路,路灯照亮阴影里的巷道,民居变作了店铺,招牌从藏文换作汉、藏、英文的混合。
但是,130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门前,许多人依然虔诚地磕着长头,有系着传统长裙的老阿妈,有头上盘着辫子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也有穿着牛仔裤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就住在隔壁,有的从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藏区千里迢迢赶来。天还没亮,他们就在大昭寺门口排起长队等待朝佛。
环绕大昭寺,长1公里多的八廓街上,男女老少与数百年前一样,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而行,口中默默诵读经文。
卓玛拉姆的家在八廓街迷宫一般的小巷深处。这里是拉萨最古老的城区,蛛网般分布着35条小巷,无数传统藏式四合院。她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旧式大院里,27岁离家工作,25年前退休又回到这里。
“当时院子比较大,但是房子很简陋,屋里都是旧的大木头柱子和土墙。”她说。她还记得小时候这个院子的土地是寺庙所有。
现在住着32户人家的大院,白墙黑窗框黄窗格的三层小楼围着宽敞的天井,每层向着天井的阳台走廊上,有心的住户们种上了鲜艳的花。
1994年这个大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每户人家通了自来水和电。原来所有住户不分男女共用一个厕所,现在每层楼各有男女公厕。自1979年以来,八廓街类似的旧建筑都陆续进行维修加固和设施改造。去年,56座著名的古建筑大院再次进行修缮维护。
但是,比起现代公寓,这里的生活依然不那么方便。“小时候的邻居几乎都搬走了,住到新的小区去。现在的邻居,至少有一半是外地来打工和做小生意的人在这租房子。”卓玛拉姆说。
尽管两个孩子都希望她搬走,卓玛拉姆却不愿意。“我一直住在这里,转经和生活都很方便。他们每星期来看我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