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拉萨
一觉睡到自然醒,望着洁白的天花板,恍如梦中。按原计划今天前往林芝,然而,想到要走,依依难舍,太阳已经老高,我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是走还是留?这是个问题。和自己商量的结果是留在拉萨,再看看大昭寺,看看号称“拉萨三大寺”的甘丹寺和哲蚌寺(其中色拉寺前几天已去过)。
拉萨三大寺
到了十三、四世纪,藏传佛教的一些教派呈现衰落趋势,上层僧侣争权夺利,生活日趋腐化,寺院组织涣散,财产逐渐据为私有,教派与西藏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十五世纪,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针对时弊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力排腐败,整顿寺院和僧侣组织,建立良好了的群众基础,使黄教得以迅速发展。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亲自建立甘丹寺,随后其弟子又分别修建哲蚌寺和色拉寺,与甘丹寺共同形成“拉萨三大寺”。加上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称为“西藏四大寺”,再加上青海塔尔寺和甘肃拉卜楞寺,形成格鲁派的六大寺院。
甘丹寺
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距离拉萨50多公里,沿着拉萨河一路向东,进入达孜县境内,然后是一段曲折的盘山路。司机说上甘丹寺要绕过72道弯,而且这72还有些讲究。数字确切与否且不说,但弯多弯急倒是一点不假。上到海拔3800米的旺古尔山,终于见到甘丹寺远远地立于两山之间,依山而建的建筑群,从山坳直达山顶,一眼望去,颇为壮观。“文革”期间,甘丹寺遭到了严重破坏,眼前庞大的建筑群几乎全是后来重建的,据说其规模不及原来。可以想见曾经的甘丹寺是何等辉煌。
“三大寺”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甘丹寺著名的是“甘丹绣唐”节。在甘丹寺的灵塔殿内藏有明永乐皇帝赐予宗喀巴弟子们的锦缎刺绣卷轴画:精致唐卡。为了给这些皇帝亲赐的丝绣唐卡进行大规模供养,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开始,甘丹寺都要将绣唐先后在措钦大殿、宗喀巴寝宫、灵塔殿各展出7天,共21天,形成了著名的“甘丹绣唐”节,期间,拉萨及各地僧俗信徒也会前往拜谒绣唐,成为甘丹寺经久不衰的宗教节日。
哲蚌寺
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中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一座,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寺庙,解放前僧侣数目多达10000人。
哲蚌寺的后山上全是光秃秃的石头,远望去,山石上绘刻着些彩色佛像,在阳光下艳丽夺目。佛像的后面有一铁架,那便是雪顿节时的晒佛台了。每年雪顿节哲蚌寺都会举行晒佛仪式,在山坡上展示巨幅佛像唐卡,远近的信徒和游客不辞辛苦前来祷福。我来的不是时候,只能对着偌大的山坡,想象晒佛的壮观场面。
色拉寺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虽然其规模不及甘丹寺、哲蚌寺,但色拉寺的辩经很值得一看。辩经场是一块空旷的砂石地,绿荫覆盖,数十上百的僧侣聚在这里,一对一或一人对众人展开辩论,攻方站立发问,语调急速,滔滔不绝,穷追不舍,肢体语言丰富而夸张,守方则端坐地上,言简意赅,从容应对。我坐在地上,久久看着这道由浓密绿荫与红色袈裟交织而成的风景,铿锵有节的肢体语言,低沉迂回的辩经声,别有韵味。
三到大昭寺
几天里三次来到大昭寺,汇入转经的人流。第一次,望着藏民居屋顶上飘动的经幡,莫名地想流泪;第二次,望着寺前磕长头地信众发呆;今天,再次挤在信众的长队里,只为一睹释迦牟尼金像。
大昭寺是七世纪为供奉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建造的,该佛像是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不过,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尺尊公主带来的金像如今供奉在小昭寺内。
大昭寺是我这几天见过的最为拥挤的地方,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不大的主殿一层挤满了人。但诵经的时间一到,低回的诵经声在弥漫的酥油香里飘散开来,沉浸在这如诵如歌的和声里,周围的一切不复存在。
林芝,看着巴松措醒来
商务车缓缓启动,就要离开拉萨,泪水不打招呼地直往下淌。我不想遮掩,也不想擦拭,只想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在这神灵无处不在的地方,虔诚地为我亲爱的每一个人深深祈福!!!
汽车过了米拉山口后,一路有尼洋河相伴,树林越来越多,色彩越来越丰富,我已走进林芝——美丽的西藏江南。
巴松措,看着神湖醒来
5点整出发,的士在阑珊的街灯里驶出八一,立刻进入一片黑暗之中,窗外什么也看不见,只觉静得出奇,也寒凉得很。经过景区门口,把门的还没起床,逃过100元的门票,是个意外的收获。
巴松措离八一镇80公里,坐落在海拔4000米的群山之中,湖面海拔3100米,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湖心有一小岛叫扎西岛,岛上有一庙,也是宁玛派的寺庙。以前这里完全与世隔绝,只有当地藏民常到这里转湖朝佛。因为天赐的湖光山色,巴松措也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扎西岛一段便成了景区的中心。
来到扎西岛对岸,天还没亮,巴松措仍在熟睡中。的哥怕冷躲在车里,我一个人踱到湖边,看不见湖的轮廓,只是望着黑黢黢的山影发呆,湖边依稀有几座小木屋,没有人住。我贪婪地做着深呼吸,空气湿漉漉、凉沁沁的,纯净极了。直到天边露出一线微曦。
沿湖再往里车行了一段,有一条只三几幢房子的小街,旁有一条木栈道通往山上,山上有凉亭。在凉亭上往山下看,是密密麻麻一片房顶,依湖面山,湿漉漉地安静着,不知是村子还是镇上。栈道边偶尔也有小木房子,门口拴着黑乎乎的藏獒,只不见人——那天早晨,我在巴松措徜徉了两个多小时,就没有见到第三个人影,始终只有的哥不远不近地跟着。我很得意,以为那个清晨的巴松措只属于我一个人。
看着巴松措一点点地醒来,是个十分美妙的过程——眼前黑乎乎沉睡的一团,渐渐呈现出黑色的轮廓,仿佛黑白的山水的剪纸,素净淡雅;黑色越来越淡,白色越来越分明,远处的雪山披着金色的面纱,羞羞答答地露出容颜;不一会,金光灿烂的雪峰变成洁白,静静地守护着脚下那一湖碧玉般的绿;太阳翻过雪山,照到了湖面,照着了湖边绿树、石滩,也照在了我的身上,暖暖的。通往扎西岛的浮桥还没有架上,我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离开。
鲁朗,醉在秋天的林海里
从巴松措往鲁朗先要经过八一。的士回了趟八一,美女司机接替丈夫继续为我开车导游。美女姓王,是个阳光如男孩的重庆女子,来林芝快十年了,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已有一儿一女,都生长在林芝,老公比她大好几岁,疼她得不行。她说喜欢林芝,现在回老家反而不习惯了。
正值中秋时分,鲁朗林海缤纷的色彩让我目不暇接,惊叹不已。一旁的小王却说:你春天再来看看,春天的林芝比这好看多了。
车过色季拉山时,远远望见一带雪山,那就是著名的南迦巴瓦了。南迦巴瓦海拔7782米,海拔高度在世界排行第十五位,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山。据说因为常年云雾缭绕,游客很难看到南迦巴瓦的全貌,行前我也没做什么指望,不料想我的运气还真不错。我站在路边欣赏了一会儿,听说前面不远有个观景台,那里是眺望南迦巴瓦的最佳角度,可等我走到时,雪山已经被云雾笼罩得所剩无几,不一会儿就只有茫茫云海了。
沿着山路继续深入,我们来到一跑马场,林海、草甸、溪水、牛羊,与头顶的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汇成了一曲西藏江南的大自然交响曲,在这壮美的交响中,我和小王美美地享受着鲁朗大名鼎鼎的野生菌石锅鸡。据说这石锅是一种特殊材质的石头加工而成,并非出自鲁朗,要从周边一些地方运来,但石锅鸡确是鲁朗名菜无疑。
布久寺,在诵经声里小憩
返回林芝,我们沿着尼洋河,终于找到了幽避在绿荫深处的布久喇嘛岭寺。男女同堂的诵经声,在黄昏的山间回荡。明天就要飞离西藏,我把辛苦了一路的自己,放在这里小憩……
布久喇嘛岭寺属宁玛派,此庙虽远不及拉萨三寺院的宏伟壮观,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寺庙门口两侧分别供奉有木制的男女生殖器。生殖崇拜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最早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如今在各地藏区,尤其是西藏的林芝地区仍保留。生殖崇拜原多出现于苯教地区和寺庙内,后宁玛派密宗在自身教义的基础上,吸收了苯教的部分教义,于是也将生殖器图腾供奉在寺院,目的是避邪镇妖。二是僧尼共处一寺,尼姑和喇嘛共同在经堂里诵经作课,这在西藏的众多寺庙中实属罕见的。此外,与拉萨寺院四周多是石头荒山的环境不同,布久喇嘛岭寺周围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寺外清溪长流,院内花果满寺,宛如花园。
(责编: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