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西郊6:改革阵痛后的苏醒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慕云歌发布时间: 2017-12-22 09:46:42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res01_attpic_brief

“我相信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拉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拉萨市八一农场和农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农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现任八一农场党委书记 、副场长 索朗次仁

从1985年与内地农垦企业同步改革,到1992年改革终于见到成效。这8年时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在昭示着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从“部省共管”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大开大合中又保持了平稳过渡,在“机遇胜于能力,节奏优于速度,利益先于分歧”的改革经验中,八一农场的改革引人思索。

时代的变迁促使了改革的发生

60多年前,张国华和谭冠三将军率领十八军全体官兵,经过千辛万苦,胜利进驻拉萨。进藏部队遵照毛泽东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屯恳戎边、寓兵于民”的教导,十八军全体官兵还没来得及拂去远征的尘沙,便立刻投入到开荒生产中。

这,就是拉萨八一农场最初的故事!

1952年,八一农场成立,从此掀开了一段传奇的篇章。部队在拉萨的西郊买下一块地,这里一半是沙、一半是荆棘,没有房子和帐篷,就用树枝搭起草棚或挖地窝子住,甚至开垦用的铁锹和十字镐也是从印度进口的。建场当年,部队种植的蔬菜就获得了丰收,为解放军进驻拉萨、解除噶厦政府对解放军的基本物质封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建场后,农场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农场的发展每天都有一个新变化,有力地保障了部队供给,为稳定当地粮食供给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1978年,部队将农场转交给农垦局,现任八一农场党委书记、副场长索朗次仁书记认为,这种转变使农场的管理、特别是对领导班子的管理得到了极大加强。而对普通农场职工来说,由一名军人变成一名工人,很多职工并没有感觉到不适应。据当年的职工王学贵老人回忆,当年部队将农场转给地方的时候,所有官兵的思想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王学贵老人说:“生在八一,死在八一,除此而外,没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场的发展陷入了停顿,出现了亏损情况。据现在还健在的索朗边青老人回忆,当时农场很多职工每天从早干到晚,活干的多,但工资低,生活比较困难,有些职工的思想也出现了懈怠,整个农场像是突然停摆一样,情况很不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5年,农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实行土地承包,打破了“大锅饭”制度。

此时,整个华夏大地正吹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内地的农垦企业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场深刻理解改革开放这一大政策的精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强化农场管理,精简冗余人员,深入开展农场的改革自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没有当年的农恳改革,就不会有今天八一农场的兴旺发达。

据农场的老员工回忆,随着土地经营性改革开始,农场的土地和产业交到干部职工手中后,整个农场的生产经营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前是给国家干,挣死工资,现在是给自己干,干的多就能多吃饭,干的少就吃不上饭,全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当然,在改革的初期,农场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据索朗边青老人回忆,在开始改革的1985年到1992年的这8年间,农场虽然开始了改革,但全场职工的生活条件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困难了一些。当时边青老人承包了场里的大卡车搞货运。虽然挣的多了,但因为每年要上交给农场一些承包费用,一年算下来反而少了一些。

像边青老人这种经历的员工,农场还有很多。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伤心,以一个老革命家的奉献精神坚定的支持着农场的改革,即使再苦再累,生活再怎么艰难,也没有一位员工要求农场停止改革。因为这场改革,给当时的拉萨市带来极为显著的变化,拉萨市民突然发现,饭桌上的青菜多了,在市场上能买到的各种农副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看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农场职工吃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到了1992年,农场的改革终于见到了成效,特别是几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江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援助下,农场职工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八一精神”,整个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农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生产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第三产业,如养殖、食用油生产和其他经济作物,更是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规模,农场职工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任八一农场党委书记、副场长索朗次仁告诉记者,未来,农场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重点,在蔡公堂分场和大佛岛分场经营现代化农场。同时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将农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向全国。

六十年奋斗,六十年的风雨征程。八一农场每前进一步,都浸透着创业者、改革者和建设者的心血,如今,八一农场已经成为拉萨市不可或缺的粮食生产基地,仅去年,农场就实现销售收入2329.22万元;职工平均收入2.8万元。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可以说八一农场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

(责编: 李元梅)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相关阅读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