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华寺会晤:蒙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祁万强发布时间: 2017-12-04 15:57:21来源: 青海日报

 

仰华寺,是一座在蒙藏关系史、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寺院。青海自公元9世纪以来便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藏传佛教普遍地受到当地牧民的崇信,宗教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蒙古族杰出政治人物的俺答汗,辗转来到青海大地后,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的一生中,仰华寺会晤成为了蒙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蒙古民族信仰格鲁派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1.

旦正加,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地方史研究人员。多年来,他致力于当地的文化历史研究。在他看来,关于仰华寺的历史,要从明代蒙古族进入青海的历史说起。

俺答汗是明代蒙古族中继达延汗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当时右翼土默特部的首领。进军青海后,俺答汗所在部族逐渐壮大和强盛,明朝政府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就在此时,格鲁派领袖哲蚌寺赤巴(住持)索南嘉措已与活动于青海地区的蒙古族信徒接触,决心传教于蒙古,他的舅父阿兴喇嘛于1571年前往蒙古地区传教,与俺答汗会晤,灌输藏传佛教教义,并引用元世祖忽必烈会见八思巴的故事,努力说服俺答汗皈依佛教并与索南嘉措会晤。于是,俺答汗三次遣使联络索南嘉措,请他传教于蒙古,并酝酿在汉、蒙、藏三族交界的察卜齐雅勒(恰卜恰)之地修建寺庙,作为迎接索南嘉措的准备。

一次历史性的会晤即将要发生了,蒙古人开始了会晤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在青海湖南岸附近修建寺刹,以作为会晤场所和朝拜之用。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当时驻扎在青海的俺答汗部族丙兔和宾兔的肩上。仰华寺的动工大概始于万历三年初(公元1575年)。《万历武功录·克臭列传》中有记载:“明年(万历三年)三月,克臭乃佐宾兔复请建寺且开市”;《明神宗实录》卷四十一,万历三年八月戊寅条记载:“先是虏酋切尽黄台吉等乞于西海地方及嘉峪关外盖寺梵修,事下川陕三省督抚勘议。礼部覆议:各虏已采木兴工,而责其改造于五王城,势既不能,不若因而许之,以鼓其修建善而杜其嘉峪关外请。”

可见,寺庙的修建过程中召集了许多汉族能工巧匠参加,明朝政府也曾“助之物料”。

到了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寺庙建成后,俺答汗便向明朝政府乞请寺额。朝廷便赐名“仰华寺”,藏语全名译为“恰卜察大乘法轮寺”。

笔者查阅《安多政教史》后发现,此书中对于仰华寺建成后的景观有这样的描述:在佛殿中供养三世诸佛。圣喇嘛(宗喀巴)及圣者(三世达赖)的塑像;左右及前方则为大威德殿、观音殿等,均为十六根柱子的大殿;各殿之间又有菩萨殿,夜义殿二处,皆饰以白琉璃、经幡等;前方之左右两旁建有小寝宫、光明宫及大乐宫。所有屋脊等装饰,均采用汉式,寺外绕以三重围墙。”

很显然,这是一座规模可观的汉藏风格结合的大寺庙。仰华寺的建成,为索南嘉措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索南嘉措自哲蚌寺起身前来。青海地区蒙古族方面,先后派三批使者在途中迎候。

据《安多政教史》的记载:“土虎年(公元1578年,万历六年)圣者驾临,大众在阿里克地方(今青海兴海县境内)迎接。初次往迎者,乃永谢布之巴尔郭台吉(即巴尔户),哈坦巴图尔,土默特之玛哈沁巴克什等为首的八百人。当他们来到时,圣者略示神变,指水,水皆逆流,众皆虔诚信奉。第二批往迎者为鄂尔多斯王族色青黄台吉(即彻辰洪台吉)、土默特达延诺颜为首三千骑士,黄台吉曾亲见圣四臂观音云。第三批往迎者,为卓哩克台吉,青巴图尔等。”

公元1758年5月26日,俺答汗和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举行了蒙藏关系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会晤。会晤的结果,确定了双方的“供施关系”,右翼蒙古与黄教团体从此建立了长达六十余年的联盟。之后,黄教开始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仰华寺的建立和双方联盟关系的确立,使青海地区成为联络西藏黄教与蒙古的纽带,成为西藏佛教及文化向东方蒙古地区弘扬的中介和窗口。仰华寺不仅仅给青海以丙兔为首的蒙古部落提供了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右翼蒙古与黄教联盟的一种象征。

另一方面,仰华寺的建立也意味着右翼蒙古部落在青海立足更加稳固了,奠定了他们在青海的不拔之基。

然而,对于仰华寺会晤事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不管结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俺答汗时期重新恢复了元亡后蒙古族与西藏间被隔断了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在右翼蒙古与西藏佛教格鲁派之间建立了联盟关系并且使黄教广泛地传播于蒙古地区。蒙古族与黄教建立联系,频繁交往,兴建黄教寺院,成为俺答汗时期右翼蒙古在青海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显著特点。此后,以青海湖为中心的草原地区成为蒙古族活动的又一中心。

2.

曾经威名远扬的蒙古铁骑随着元朝的灭亡,势力逐渐不可避免地衰退,进入了百年割据时期。之后,异军突起的俺答汗突破重重困难,不仅和与蒙古势力长期对峙的明朝实现了“隆庆和议”,而且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会见于仰华寺。自此,蒙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明代蒙藏关系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纽带作用的仰华寺,是一座修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藏传佛教寺院。《明史·鞑靼传》记载: “俺答者佞佛,复请于海南建寺,诏赐寺额‘仰华’。”

这座至今还没有被学术界确切定位的百年古刹,究竟藏身何处?

仰华寺遗址,学术界有青海湖西伏俟城故地说、也有共和县新寺原址等各种说法。然而,让旦正加较为认同的是他曾经的老同事秦裕江的观点。

已故的秦裕江老先生曾与旦正加共事多年,老人治学严谨。他根据《安多政教史》中“在恰卜察修建恰卜察大乘法轮洲寺。”日本学者若松宽《西宁东科尔呼图克图的事迹》中“……他到了恰普遮的德克钦林,接受了具足戒和许多法语。”等有关文献记载,指出“恰卜察”“恰普遮”就是指今天的恰卜恰。“大乘法轮洲寺”,就是所谓的仰华寺。

故而,仰华寺就位于今天的恰卜恰地区。

如果说,仰华寺就在今天的恰卜恰,那么就需要对这一地名解释一番。

《海南州志》记载,“恰卜恰”系蒙古语,意为“切开的崖坎”。《共和县志》记载,“恰卜恰”为藏语,含义为“双水河”。我们暂且不论哪种说法正确,根据考证恰卜恰上源确有两条河,东面的一条藏语叫“曲乃亥(黑水)。西面的一条叫曲尕日(白水)。两水相会于今天沟后大坝北约两公里处。秦裕江老先生认为,恰卜恰虽可解释为双水河,但两河交会之地离恰卜恰镇已超过十多公里,地名一般应随地而得名。同时,在恰卜恰河上游的峡谷内建寺,是不太可能的。

根据秦裕江老先生推断,恰卜恰镇以北7公里,恰卜恰河东岸有一个村子,名为“索吉亥”,藏语意为“刀砍的”。“恰卜恰”和“索合亥”为同义词,指的都是具有同一特征的地形。原来,紧贴恰卜恰河东岸有一条狭长的丘陵,自龙宝赛什金山(青海南山)蜿蜒南伸,长数公里,这条象巨龙一样的丘陵,在索吉合村附近被拦腰切断,形成了两个峭直壁立的剖面,南北相距约30余米,中间是一条平坦的通道。对这一地形蒙古语称之为“恰卜恰”,藏语称“索吉亥”。

如今,恰卜恰河在索吉亥村或加拉村以上称沟后河,自加拉村以下称恰卜恰河,另外沟后水库一带称“恰卜恰沟后”,沟后以下的加拉、索吉亥一带的小块农业区称“恰卜恰绒”,都和恰卜恰这一名称有关。所以,仰华寺应该就在这一带。

据《共和县志》记载:加拉上古城位于恰卜恰加拉村北,古城东西宽211米,南北长231米,开东门一处,残墙高2米,宽3米5,古城考古断代为明代。在秦裕江老先生看来,这座所谓的古城,实际上是一座被焚毁的寺院遗址,很可能就是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修建,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毁于兵燹的仰华寺。

根据秦裕江老先生的判断,我们暂且将仰华寺的遗址确定为今天的“加拉古城”吧。

3.

一个晴朗的日子,笔者驱车赶往加拉村实地走访。虽然寺院遗址已经被荒草覆盖,但基础依旧能看清楚。各种不同形状的巨石散落在草丛中,还有一些残破瓦砾,一看便是年代久远之物。

站在仰华寺遗址旁,昔日辉煌的寺院已然不在。放眼望去,只能看到寺院残存的地基、通往寺内的石阶,曾经香火鼎盛的仰华寺在秋季的寒风中显得一片萧瑟。

在没过膝盖的芨芨草中依稀可以看见寺院残存的地基,明显高于其他地方,也较为平整,由这些石基看来,曾经的仰华寺规模并不十分宏大。

与笔者同行的共和县政协原副主席尼玛说,原先在离遗址北面的几百米处,还残存有两处佛塔的基座,基座是用砖砌起来的。有人还在遗址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臼,这个石臼或许是用来把青稞加工成糌粑的器物,或许是寺院僧人制作藏药的工具。

海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的旦正加先生也告诉我们,这个古遗址被当地人称之为“周则多杰腾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村里以及镇上的居民会来此祭祀,还有一些如唱歌、跳舞、射箭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离寺庙以南不远处,也能看到用来射箭比赛的场地。

据说,解放初期围墙的形迹还隐约可见。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们在遗址上修建涝池时,曾挖出过灰烬、木炭、人骨、柱石、大量残缺不全的小泥菩萨,有的还刷有金粉。以及一口直径约50公分,已残缺的寺钟。同时,还有人曾在遗址上挖出过金刚杵、法铃、净水碗、石板上刻有藏文的经等物件。还有整架人骨,骨架特别大,骨骼已被烧成黄褐色。

海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仁贝局长向笔者讲述了打造当地旅游金名片的蓝图——关于仰华寺未来发展的规划。他说,仰华寺修建于四百五十多年前。修建后促进了汉、藏、蒙等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与了解,密切了各民族的联系,大大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在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仁贝看来,当时仰华寺的建成对祖国的统一和巩固稳定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仰华寺会晤,也加大了中央政府通过顺义王为主的蒙古族势力,逐步扩大在西藏的政治影响,巩固了当地的稳定,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仰华寺旅游景点的开发,对扩大海南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唐蕃古道沿线旅游产品内容,对旅游资源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不论是从新的视野来看仰华寺旅游景点的开发,还是从区位优势来看,对于提升海南州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响“大美青海·圣洁海南”的金色名片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仁贝铺开青海省地图,仰华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的旅游开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点。

共和县位于青海湖旅游经济圈,是西宁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重点城镇,连接青海柴达木、西藏、云南等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属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发展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发展建设的商贸文化旅游型、资源开发型、交通物流型和特色农牧业资源开发精品城镇之一。

的确,仰华寺景点有着不可估量的旅游价值。仰华寺周围旅游资源丰富,且组合得当,有日月亭、倒淌河、白城子、将军城、石乃亥石头城、吐谷浑国都伏俟城遗址等一系列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景点。在唐蕃古道辐射区域内有青海湖、贵德、龙羊峡等景区。尤其是“西宁——青海湖——龙羊峡——贵德——坎布拉”精品旅游线路正式启动后,对仰华寺景点将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眼下,海南州旅游局打算把开发仰华寺作为彰显文化特质、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品位的重要举措来抓。仰华寺景点具有极强的市场开发价值,同时也符合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责编: 李元梅)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相关阅读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