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雪域一钟扬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田建明发布时间: 2017-12-04 10:07:49来源: 中国民族报

钟扬(居中者)在野外考察。

钟扬在给学生们上课。

在野外考察,几个面包就是一顿午餐.。

稀疏的头发加上脸上泛起的高原红,让47岁的钟扬看起来显得苍老。钟扬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西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第六批援藏干部。

10年前,钟扬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如今,“我们西藏”在他口中成了自然的话语。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名西藏人了。

“青藏高原,我来晚了!”

2001年,钟扬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这片令他神往已久的土地,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头痛如裂,腹泻不止。在西藏高原生物所和西藏大学专家的带领下,他艰难地完成了在西藏的第一次野外考察。

不过,就是这一次西藏之行,钟扬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青藏高原,我来晚了!”雪域高原西藏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地,这里对植物学家钟扬来说,是一片广阔的科研沃土。

此后,钟扬成为了青藏高原的常客。野外!野外!还是野外!他兴冲冲地奔走着。

一段时间后,钟扬发现,在西藏做科研,不能采取一般的学院式研究方法,仅靠夏季一个季节的工作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钟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开展长期性的、系统性的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研究。”而这样的研究,必须从培养新型研究人才开始。

万事开头难。2002年,钟扬和西藏大学琼次仁副教授合作申报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不过,他们没有放弃。他们一边总结失败的教训,一边继续进行高密度的野外考察。2003年,钟扬和琼次仁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大花红景天的居群分布、化学成分变化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获得成功。

“项目倒是申报成功了,但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西藏作科研还是很困难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钟扬说。

2004年,在结束了一次高海拔地区的野外考察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的琼次仁副教授倒下了,这次他被诊断出患有肝癌和胃癌,琼次仁立即被送往成都住院治疗。

在琼次仁病重的日子里,钟扬还在野外不停地忙碌着。他每次回上海时,都专门路过成都,把亲自打来的西藏山泉水送到琼次仁的病床前。

每次,钟扬都拉着琼次仁的手,给他讲项目野外考察和研究的进展情况。

2005年的一天,这对合作伙伴最后一次见面。“钟老师,我还没和你合作够啊!”琼次仁紧紧地拉着钟扬的手说。

“现在,大家还常常提起琼次仁老师,我们的成果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辛劳。”钟扬感伤地说,“没有藏族同志真心实意的合作,我们很难在青藏高原扎下根,今天的一切更无从谈起。”

到野外去

5月17日,在海拔5200米的米拉山口,记者随同钟扬及其团队在野外考察。

耀眼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强烈的紫外线像锋利的刀片划在脸上,严重缺氧更让人感觉一阵阵眩晕和耳鸣。

“哎呀,老天爷真照顾我们,看,那边的风景多美!开工吧!”钟扬笑着对大家说。

在青藏高原10年里,钟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即便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基本上没有高原反应。

科研组当天的工作是采集土层中的植物。一台手扶式的打桩机隆隆作响,滚滚的黑烟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根直径约8厘米的钢管一点一点地钻进坚硬的土里。

“哈哈,还真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呀,再过一会儿,就飞起来了!”钟扬一手扶着机器,一手抹了一把脸,笑着说。看着他“彩绘”的脸,旷野上传来大家欢快的笑声……

就在采样管即将拔出地面的时候,千斤顶出了故障,钟扬和拉多副教授开始用手拔。“一二——三!一二——三!”钟扬的头上、脖子上青筋跳动,嘴唇发白。

每人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一顿午餐便开始了。“每次出野外,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钟老师会给大家讲故事,特别开心,接着干活也来劲!”拉多副教授说。

当天,一行人回到西藏大学已是晚上8点,脱下那双5年前花58元买的满是泥土的皮鞋,钟扬打开电脑又忙碌起来。

钟扬这两天的时间表,让人看着揪心:

5月16日早上5点,从上海家中出发;17点,到西藏大学宿舍;17点至19:45,审阅通讯评审的论文;20:00至22:00,为西藏大学理学院参加一项比赛的本科生做辅导;22:15至24:00,与青年学者讨论野外工作。

5月17日,0:00至4:00,与青年学者讨论、修改学术论文;7:00,从西藏大学出发,奔赴野外。

“只要在西藏,钟老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扎西次仁说。

2008年,在钟扬的指导下,扎西次仁从复旦大学毕业,成为西藏大学理学院第一个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10年来,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滚滚流淌的雅鲁藏布江边,到处都留下了钟扬忙碌的身影。不管多么危险,只要能对科研有帮助,钟扬都要去。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特别的名字——“钟大胆”。

艰险的盘山路上,钟扬多次看到过往的车辆冲出路基,掉下悬崖。没有水,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

去年,在阿里地区的一次野外考察中,一个学生因缺氧昏倒了。“吸氧,快给他吸氧!”钟扬喊道。半夜里,连续几天极度劳累的钟扬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当学生挣扎着拔掉氧气管往他鼻孔里插时,他一把抓住学生的手,笑着说:“别动,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快点插回去!”钟扬以自己的幽默方式照顾学生。

那一夜,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熬过去的。第二天,他又有说有笑地带着学生们出发了。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2009年5月14日,西藏大学举行隆重仪式,聘请钟扬为西藏大学特聘教授。现在,他还担任西藏大学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1年1月,钟扬与西藏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徐宝慧一起去武汉大学谈对口援助工作。徐宝慧说:“钟扬谈得很生动,突出了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打动了武大的领导和学者们。”

西藏大学理学院的拉琼副教授是个很勤奋、很腼腆的人。“我能考上复旦的博士,都是钟老师一直催促和鼓励的结果。”他感慨地说。目前,他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第2项正在进行中。

“在西藏,过去大家都感觉拿下国家项目简直就像神话。”钟扬说,“但这几年,大家越发觉得,我们不但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

青年学者们写好的论文、填好的申报表格,钟扬总是要逐篇修改、逐个把关。2010年,西藏大学理学院又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批准。2011年,热情高涨的青年学者们又申报了9项。

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为青年学者提供学习提高与合作的机会,是钟扬一直努力在做的。仅去年和今年,经他介绍到西藏大学去访问、讲学和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就达30多位。

辛勤耕耘结硕果。今年,西藏大学植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获教育部批准,钟扬领衔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答辩也获得通过。

“青藏高原的特殊生物环境和生物资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原创性的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年富力强、野外经验丰富、多民族融合的科研团队。”钟扬说。

“从合作到加盟,我在西藏10年了。”钟扬说,“10年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青藏高原做事,急不得,必须要做长期打算,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现在,钟扬正忙碌于团队的建设,他还要继续为西藏大学申请植物学博士点而努力。

钟扬学术简历

钟扬,男,汉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

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和无线电电子学系。2005年获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生物系统科学博士。

1984 年至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副所长。其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4年。

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常务副院长,兼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信息学与理论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BMC Bioinformatics》和《科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子进化和生物信息学。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三次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植物学)。

2001年起每年入藏工作,2009年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藏大学),中组部第六批援藏干部。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责编: 李元梅)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相关阅读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