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荒山20年大变身,高原上熊、麝、鹿都回来了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章轲发布时间: 2017-11-13 08:40:35来源: 第一财经

大美青海,丰腴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天造地化“三江源”。

8月的一天,第一财经记者站在青海省首府西宁市的北山上,一眼望去,满目青翠。但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春天风吹沙起,夏季暴雨成洪。”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绿化处处长朱洪杰说。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而守护这一“中华水塔”的,是三江源头、江河两岸的天然林植被,是那些放下斧头油锯,拿起铁锹树苗的护林员们,以及更多的爱绿护绿的机构和人士。

西宁南北山的造林故事

俯瞰青海省西宁市美景。经过多年植树造林,该市南北山森林覆盖率已由1989年的7.2%提高到目前的75%。摄影/章轲

在西宁市的北山,有一个叫大寺沟的绿化区。8月9日下午,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段国禄夫妇正扛着锄头、背着喷雾器从山上下来。

今年45岁的段国禄有27年待在这片山上。“记得1991年刚来时,山上草都没有。第一年先是平整山地,然后从山下抬水,一棵棵栽树。”段国禄的家在距西宁50多公里的湟中县,回去一趟不容易,就索性住在山上。那时他才18岁,一个作业区有十几个人。

西宁市主城区位于南北两山的山谷之间,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山势起伏,沟岭相隔,地形破碎,岩石裸露,土壤贫瘠,植物稀少。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当地年均降雨量仅36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1763毫米。

“我们在山上种了柏树、杨树等。山上种树本来就不容易,遇上恶劣天气就更困难了。”段国禄对记者说,1994年曾下了一场暴雨,冲毁了几户人家,工人们在山上扎的帐篷也进了水。

“最要命的,是刚种的树苗很多都被冲倒了。当时粗略算了一下,至少有200亩的林子全毁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活白干。”段国禄说,雨过之后,工人们又爬上山重新挖坑,清洗树苗,再把树种上。

在山上干了6年后,段国禄经人介绍,认识了范英。她原本是学理发的,要是在城里开个理发店,收入也不低。“结婚后,她就跟着我上山种树了。”段国禄说。

范英是个勤快人。在北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幢管护房。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看到,段国禄夫妇在房前屋后种了苹果、桃树,还建了一个暖棚,种了西红柿等蔬菜。院子里还种了许多花花草草。在一片碧绿的大山之间,满园春色的小院子和管护房显得格外醒目。

“刚来的时候,每月工资才90元,现在有2000多元了。”段国禄对记者说,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他们会在山上一直种树、护树。

像段国禄这样的造林人,在西宁南北山上还有很多。

朱洪杰介绍,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成立了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历任省委书记或省长任总指挥,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打造西宁“造肺工程,润肺工程”的南北山绿化工程。

与其他地方的造林模式不同,南北山的绿化由青海省、西宁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军、武警部队和部分个体分片包干,形成了以省市两级指挥部办公室为核心、各绿化区为基础的管理管护体系。

在大寺沟的绿化区,青海省团委绿化区域副主任程旭军告诉记者,他们最早领到了100亩荒地,之后一点点申请要地,目前管护的林地已达到860亩。“种树、管护、浇水、施肥、打药等费用都是我们自己出。资金确实比较紧张,一方面是从机关人头费里挤一点,活动少搞一点,另一方面是向社会各界人士募集。”程旭军说,一年的管护费用约50万元,其中60%左右的资金是从社会各界募集的。

  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成效明显,昔日的荒山已经变成了城市“绿肺”。摄影/章轲

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给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几年来,各绿化单位,建成泵站62座,铺设各级管道2000公里,修筑调节涝池19座、蓄水池570座,总容量27万立方米,可控制灌溉绿化面积18.6万亩,建成了覆盖整个造林区域的林灌网络系统,还修筑贯通各个绿化区的硬化道路251公里,形成了较完善的路网系统。昔日的荒山上,如今多了许多可供游客观光的湟水森林公园、大墩岭建设公园、石峡清风等景区。

北京中林联林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此前对1989到2014年的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评估结果显示:西宁南北山已形成森林20.93万亩,两山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5%,提高67.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乡土针叶树为主,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森林生态体系,成了城市的“生态之肺”。

从1989年到2014年年底,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总投资为16.1亿元,新增森林资产价值51.7亿元,是工程总投资的3.2倍,年平均资产增值率为8.8%。预测20年后,南北两山现有林业用地森林资产价值将达到124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将达到48644万元/年。同时,青海省也探索出高寒干旱地区实施规模绿化林业生态建设的成功模式。

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副主任胡小兵对记者说,十几年来,青海省出台的多项优惠政策,是绿化两山的重要保障。

2002年,青海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参与西宁南北山绿化的单位和个人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绿化用地可以确定给绿化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可达到5O年),土地管理部门免费划红线图;凡属于西宁南北山绿化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水利、电力、公路、民工用房等非经营性项目)免征营业税,以上项目及造林和绿化管理中的劳务用工免征营业税以及水费、电费给予优惠等七条政策,提高了各绿化单位的积极性。

青海最大天然林工程保护区

从西宁市驱车往北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地盘。北山林场场长赵昌宏介绍,北山林场林区总面积1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53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为145.68万亩,森林覆盖率80.1%。北山林区是青海省最大的天然林工程保护区。

和全国其他林场一样,北山林场已完成了改制,成为一个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办公经费由县财政拨付每人每年3500元,共30.8万元,其主要职责就是看好林子。

赵昌宏介绍,早在1961年,北山林场就开始封山育林。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实施后,北山林场恢复了2个营林区,建立了8个天然林保护工作站和38个护林点,组建了森林管护队、森林消防专业队、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三队合一”的森林防护专业队。

林区内有加定镇和巴扎乡,14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赵昌宏介绍,天保工程实施后,面对管护任务大,林牧矛盾突出的现实,将145.68万亩的天保管护区划定成437个管护责任区,将责任区落实到人头进行管护。与省、市、县上级部门沟通争取,从全林区3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取了153名贫困户担任林区天保工程护林员,另选取100名贫困户担任公益林护林员。

截至目前,北山林场依托相关政策,帮扶北山林区生态贫困户253户,占北山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3.4%。天保工程生态扶贫贫困户每户每年1.2万元,公益林扶贫贫困户每户每年1万元,累计争取到生态扶贫资金共计283.6万元,使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

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天保工程历时18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区实现了“一降三增”:林木消耗量明显下降,累计减少资源消耗12万立方米。森林面积比工程实施前增加了6万余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137.62万立方米,达到546.22万立方米,增长了15.4%,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3个百分点,达到80.1%。森林生态系统得到维护,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结构渐趋合理,林区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赵昌宏告诉记者,北山林场林区内,消失多年的棕熊、马麝、马鹿、金雕等走兽飞禽重新出现。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星叶草、膜荚黄芪、桃儿七、羽叶丁香,以及被誉为高原“三大名花”的龙胆花、杜鹃花、报春花等数量明显增加。第三产业成为天保工程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地群众通过育苗、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收入大幅提高,经济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赵昌宏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2016年林场种苗收入1.2亿元。今年5月至8月,到北山林场旅游的人数达到30万人次,旅游收入900多万元。预计全年门票收入可超过1200万元。

胡小兵介绍,自2000年全国天保工程正式启动以来,青海省将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除海西州以外的7个市(州)共39个县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总面积39.1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4.3%。

  青海省西宁南北山林区“三防”监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工作流程。摄影/章轲

青海对全省102个国有林场为主体的国有管护单位每年进行考核评比,在全国首创了国有林场考核评比先河。

改革活林,更要兴林富民。第一财经记者从青海省天保办了解到,自2013年开始,青海省向天保工程区农牧民群众提供林下经济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国有林场及周边农牧民依托林下资源自主创业,共扶持174户林区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此外,青海省还通过定点扶贫、党政军企共建等,先后实施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造、种苗培育、藏茶和羊肚菌种植等项目,帮助林区农牧民群众脱贫。截至2016年底,青海省共设置天然林生态管护岗位13187个,其中社会护林员4129人,家庭合同制管护5757户,生态公益管护员3301人,年人均管护工资达11587元,农牧民群众从森林管护中得到了实惠。

天保二期国家将投入2440亿

森林被誉为“绿色水库”。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可以涵养降水约1000立方米,1万公顷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在蓄水能力上,林地平均最大蓄水能力比荒地大30-40倍,天然林是人工林的3倍左右。

在青海省采访时,第一财经记者专门就当地天然林保护成效进行了调查。据青海省林业厅介绍,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前不久刚完成“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资产评估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青海省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项服务总价值为7300.77亿元,是当年青海省GDP的3.86倍。与其他省份取得的研究结果相比,青海省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产出为12.74万元,高于四川省(0.85万元/人,2006年)、云南省(1.08万元/人,2005年)、福建省(1.67万元/人,2007)、北京市(0.21万元/人,2001年)。

此外,青海省2012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4724.28亿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其中与水有关的淡水资源、水电、水文调节、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649.30亿元,占56.08%,这说明青海省的“中华水塔”作用显著。

同时,2012年青海固碳价值为192.06亿元,固碳量是碳排放量的1.76倍,为其他地区固定了价值为85.23亿元的碳,占总固碳价值的44.38%,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地。通过对比生态建设工程投入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现,三江源地区,由于生态建设工程投入的力度和持续性强,其投资回报率达到204.26%。

“保护天然林是维护淡水安全的根本举措,也是维护国土安全的根本基础和维护物种安全的战略途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树铭说。

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实施天保工程这19年,国家投入2000多亿元。天保工程区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75亿亩,中幼龄林抚育任务1亿亩,17.32亿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

这19年,全国天然林面积增加了3225万亩,天然林蓄积增加了8.94亿立方米;95.6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67万人员长期稳定就业。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70.02亿吨,总碳储量达84.27亿吨,其中80%的贡献来自于天然林。三峡库区201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比2000年减少1312.39平方公里,黄河含沙量每立方米减少1.92公斤,有效保护了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种群。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天保工程二期,国家投入将超过2440亿元,总计需要保护的天然乔木林和灌木林等共29.66亿亩,占全国林地面积46.6亿亩的63.6%。

李树铭表示,在法律层面上,将尽快修订《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在法规层面上,将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条例》制定;在规章层面上,将尽快完善《天然林资源管护办法》修订工作;在技术层面上,将尽快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估规范》等技术规程、标准制定,为天然林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李树铭告诉记者,总结一、二期管护经验,天保工程将创新管护手段,探索建立“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立体管护模式,与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共同立联合监督机制。确保到2030年,天然林乔木林面积增加5000万亩,天然乔木林和近天然林面积达到21.5亿亩,蓄积增加40亿立方米,碳汇能力达到15.1亿吨。天然林质量全面提升,每公顷蓄积提高30%以上。

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内,流水潺潺,苍松翠柏,绿野如荫。摄影/章轲

相关:

天然林保护工程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天然林资源实行更严格的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并率先在四川省启动试点。

2010年,为巩固工程一期实施成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在延续一期范围的基础上,二期工程增加了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7个、河南4个)。

2014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这一天,长白山森工集团公司,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岭南8个林业局、吉林省4个森林经营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天保区外大兴安岭山脉范围内的100个国有林场,数以十万计的伐木工人收起油锯,封存斧头,走出深林。

2015年,西起大兴安岭,东到长白山脉,北至小兴安岭,绵延数千公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来“叮叮”不绝的伐木声戛然而止。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宣告了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已结束,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责编: 央卓)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