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原上 目标是高峰”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王立元 程佳 卢旭发布时间: 2017-08-18 10:10:13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赴西藏采风侧记

穿越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进行为期20天、行程4365公里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那里的山水、白云、善良的人们,必将成为我心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采风团中年龄最大的中国交响乐团作曲家李文平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近日,由文化部9个直属艺术院团组成的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采风团赴西藏进行“深扎”,帮扶当地5部重点剧目创作,召开文艺创作研讨、交流座谈会7次,赴基层慰问演出8场,采风、采访、考察44个点。采风团立足现实题材,挖掘西藏传统文化,展示西藏巨大发展变化,切实帮助西藏文艺院团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也推动国家艺术院团开展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创作。

走向高山、湖泊、村庄

“将升国旗放在第一幕可能更好。”“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很感人。如果要反映西藏发展的大背景,切入点要更巧妙。”“现在的剧本人物稍多,话剧也可以是独角戏。”……

采风途中,采风团和西藏文艺院团的同行随时随地进行着讨论。这次讨论的是两天前拿到剧本的《国旗阿妈》。这是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今年的重点创作剧目,目前还未确定以何种艺术形式呈现,因此引发了热烈的探讨。

深入生活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必由之路。为了将此次活动做实做细,形成引领,活动启动之前,文化部艺术司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就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分工、成果验收等进行反复论证、对接。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表示:“所有人员要形成创作选题规划,设定完成时限,重点项目要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绝不允许采风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变相成为旅游观光。”为此,文化部艺术司相关负责同志担任采风团领队,采风团到达西藏后,每个人就都拿到了当地正在创作、需要指导帮扶的剧本。

“我把剧本从拉萨带来,让中央来的艺术家给予指导。大家在赶路途中颠簸着读完剧本,并在采风途中开了研讨会,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让我们下一步的创作豁然开朗。”《国旗阿妈》编剧刘一澜说。讨论中的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更亲近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场特别的讨论会,有高山、湖泊、青冈树相伴,也有藏族村落、放牧人,还有牛粪的味道,感觉创作一下子回归了本心。”中央歌剧院女高音尤鸿斐说。

“深入实地,用心体会, 才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作品”

24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当年修路时每前进1公里就有1名筑路官兵倒下,每个脚印都隐藏着感人的故事。在西藏军区军史馆参观时,这段历史感动了采风团的每一个人。

采风团走访扎西岗村,看到68户人中已经有52户开起了家庭旅馆,户年收入可达三五十万元;巴吉村则靠发展运输业走上了致富路。采风团还来到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建设点。隧道内最高温达71摄氏度,采风团头戴安全帽进入隧道施工现场,亲身感受工程人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危险与艰辛。

“实地感受到的那种心灵震撼,不是你从别人那儿听听就能够体会到的。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实地,用心体会,才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作品。”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吴庆东说。他曾16次进藏,走访进藏的第18军的在世官兵,了解西藏今天幸福生活的由来,帮扶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创作西藏第一部大型舞剧《太阳的女儿》,通过舞蹈展现西藏60年来的发展变化。

西藏艺术研究所所长努木全程参与采风活动,他不仅为大家介绍西藏历史文化,还对西藏传统歌舞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深刻含义进行讲解。“一路上,我也被艺术家们为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动。他们这样深入生活,一定会创作出优秀作品。”努木说。

艺术家们一路上不停“寻宝”。路边的电影放映车或者一个足球队的故事,都让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深很感兴趣。他还与西藏话剧团青年编剧德央一同前往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医院,采访此次采风中发现的“组团式医疗援藏”典型人物于海梅,希望创作一台有关援藏情结的作品。李文平则表示:“我在上世纪90年代写过两部西藏题材的作品,这次带着作品进藏,通过实地考察,对作品进行了修改打磨。回去以后,我计划创作几部新的作品。”

将情感的种子深植在青藏高原

20多天的行程,让艺术家们对西藏的高山、湖泊和人民,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有了很深的感情,继而对当地正在创作的剧目有了更多的想法。

果热是藏族人对居民大院的称呼。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西藏话剧团编剧次仁玉珍以居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反映西藏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话剧《果热》。作为话剧《红岩魂》《大宅门》的编剧,刘深主动要求来帮她修改。“我看了3稿,要根据不同民族的人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来设置矛盾,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刘深说。整整两个下午,刘深和次仁玉珍以及导演尼玛玉珍都在梳理剧本的结构。“我们要用3天把人物小传写出来,2天把分场剧本写出来,再把剧本整个改一遍,争取年内能把该剧搬上舞台。”次仁玉珍说。

同样来自国家话剧院的导演白皓天已经是第18次进藏。他帮扶西藏话剧团创作的话剧《共同家园》,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藏族士兵远赴宁波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这次也是带着命题而来的,要对《共同家园》进一步打磨提高,并打造巡演精简版。我们站在高原上,目标是创作一个高峰。”白皓天说。

通过实地对接,采风团将对西藏藏剧团的新编藏戏《藏香情》、西藏话剧团的话剧《果热》、西藏歌舞剧团的《国旗阿妈》、西藏自治区喜迎党的十九大专场文艺演出《五彩哈达献北京》、山南市艺术团的文艺演出《雅鲁藏布》等西藏重点文艺创作进行研讨,并将持续跟踪指导剧目创作。

艺术家们每到一地,都要为当地的基层百姓和驻藏部队送上慰问与演出。在林芝,尤泓斐和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员孙帅参与春雨工程——广东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慰问演出;在米林县,艺术家自发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歌舞联欢;在桑日县,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陈艺宝不顾高原反应,献唱一首意大利语歌曲。

在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完小、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慰问时,采风团成员看到这里书籍匮乏,立刻行动起来。刘深联系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建议为西藏孩子捐书,并建立起北京与西藏小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得到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响应。“西藏的孩子们正在学习汉语拼音,让他们与北京的小学生相互写信、画画,既拉近了距离,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刘深说。目前,北京的孩子们捐出的书正在“奔”往西藏的路上,每本书还都夹着他们亲笔写的信。

在贡嘎县观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果卓舞”时,一群9至13岁的孩子表演的舞蹈赢得了采风团最热烈的掌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杨成回到北京后,第一时间向单位汇报了西藏采风情况,院长尹晓东听完汇报后很激动,表示明年将邀请西藏的孩子们来北京参加中国儿童戏剧节。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采风的路艰辛坎坷,但是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只有走到人民中去,才能从生活的深井中汲取到甘泉,并更好地用整个艺术生命去礼赞生活。

(责编: 央卓)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