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界“95后”创业者——安久·索南完加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翟月发布时间: 2017-11-24 15:37:45来源: 中国西藏网

“我最骄傲的事就是带动了当地人就业,让我们那边的年轻人看到了就业的多种可能性。”说这句话的是一位二十一岁的青年,名叫安久·索南完加,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攻黄陶工艺。

对于普通的“95后”来说,二十一岁尚是读大学的年纪,但索南完加不仅已经大学毕业,创立了自己的黄陶生产企业,而且从高中时,就担当起了发展家族企业的使命。

安久·索南完加

家族熏陶

在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并在清华美院进行现场展演的五十位非遗传承人中,有四位都来自安久家族,还有一位是安久家族的儿媳妇,其中安久·索南完加年龄最小,其他四位分别是他的三哥、三嫂、五哥和七哥。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展演现场的许多参观者都对此充满好奇。

据索南完加介绍,安久家族历史上是有名的王室工匠家族。公元1300年之前,第四代囊谦王寨吾曲吉江才时,成就者宗哇雷美多杰拜帝西日巴尕布为上师。拜师后,成就者宗哇雷美多杰按照自己的愿望和上师的要求,要在今天的香达镇格荣滩上修建一座大经堂。当时,成就者的辖区内有一名特别有名的工匠学者,扎西扎巴。扎西扎巴有位弟子,名为安久·曲扎西,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专业工匠师,扎西扎巴邀请安久·曲扎西到香达镇修筑大经堂。如今的安久家族就是安久·曲扎西的后人。他们这一代是安久家族的第十三代传承人,共有兄妹八人,七男一女,每人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分别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不同的工艺,索南完加继承的就是黄陶制作工艺。

图为安久家族合影(图片由安久·索南完加本人提供)

提到父亲,索南完加眼中透着崇拜:“我对父亲的印象是‘全能王’,什么都懂。”这位“全能王”父亲名叫安久•尼卓扎西(1947-2016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达村镇人,儿时曾与囊谦王子一起学习,掌握了藏医、建筑、唐卡、木工、金银铜器、泥塑、造纸等工艺,是名副其实的全才,家中至今保存着他的医学专著、唐卡及建筑的画稿。

安久·索南完加的父亲安久•尼卓扎西(图片由安久·索南完加本人提供)

“从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会对我们耳提面命,告诉我们各门工艺的来龙去脉。”索南完加说,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他们兄妹八人,每个人都对各门工艺略知一二,但最后“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则按照自己的兴趣确定下来。“比如,我和七哥是一起长大的,他比我大一岁,从小在一个班级上学。我记忆犹新,他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感觉就是有这种天赋,后来慢慢把唐卡继承下来。三哥懂得比较多,但他最喜欢“捏泥巴”,后来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自己是做黄陶,因为到后来还有几项工艺是没有传承人,于是我在其中选择了感兴趣的黄陶。”

创业初心

“爸爸除了让我学习工艺之外,也会教我一些经营之道,教我去考虑未来的发展,哥哥他们从来都是用心在做工艺,从来不会考虑营销如何,一年的收入怎么样,可能这方面父亲也看到了缺陷,于是更加督促我思考安久家族未来的走向,应该如何传承下去,传承过程中又如何稳定我们的生活,生活来源应从何处着手。”索南完加告诉记者,创业初心一方面来自父亲的引导,另一方面也来自哥哥的影响:“我三哥是囊谦县的第一创业人,在这种气氛下,我也很想创业。”

“我们那边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一心想着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这种思想之下,很多大学毕业生反倒找不到工作。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安久家族的企业能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大的集团,一年可以为一二百个人提供就业平台,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这就是这位“95后”的创业初心,为此,进入青海大学读书时,他也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市场营销专业。

画唐卡的安久·索南完加(图片由安久·索南完加本人提供)

索南完加坦言,摸索创业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创办我自己的黄陶工厂时,虽然有工艺在,但需要考虑的其他方面实在太多了!那时候,每天都早出晚归,去政府推介自己的项目,找一些政府资助和民间投资人。而且人家会认为我年龄太小,有所质疑。”特别累的时候,索南完加开始羡慕自己的同龄人——上学的上学,毕业的也都进了机关单位,每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每个月发了工资可以跟朋友聚会,这样的日子轻松惬意极了。“有段时间,我非常羡慕他们,于是也跟着朋友出去喝酒、出去玩,陷入了一种叛逆的状态。”在迷茫的那段时间里,索南完加每次看到父亲眼神里的期待都会非常自责,终于在一次酒局里,他落泪了,从第二天开始,他又开始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看看每条街是什么情况,向街边的店主打听销售情况。他说:“就像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讲的那样,要不忘初心,忘记初心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小有成就

“我自己的工厂是去年建成的,现在厂里有三十多个学徒。有哥哥们在前面带着,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索南完加介绍说,哥哥们创业之初招收一些无就业的人当学徒,其中有很多都因为收入不高,做工复杂,最后另谋他路了。“看到哥哥他们的创业经历,我一开始没有直接招收身体健全的无就业人员当学徒,而是首先把我们当地的一些孤儿、残疾人招收过来,包吃包住,再给他们一些工钱,让他们学着做。等到他们学有所成,其他无就业的人看在眼里就会主动上门来学习。”

在这之前,索南完加虽然还是在读的本科生,但课业之余他却没闲着,2015年读大三时就跟朋友一起创办了玉树市梦舞馆艺术培训中心。“当地没有教小孩子的艺术培训班,我很想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过目前培训中心的规模还不大,只有几百平米,几间教室。”

安久·索南完加与艺术培训中心的孩子在一起(图片由安久·索南完加本人提供)

除了经营自己的工厂和培训中心,索南完加还是哥哥们的营销智囊星,“从高中开始,我就帮哥哥们写一些策划”。

以藏黑纸为例,从父亲那里继承藏纸手工制作工艺的是索南完加的五哥安久·阿多,在索南完加的出谋划策下,五哥所创办的囊谦藏族黑纸手工厂打破了产品单一的状态,原本只用来写经文、画唐卡的藏纸被做成了灯笼等工艺品。“白色的纸上加一些叶子,做成灯笼,灯光透出来,特别漂亮!”索南完加还说:“我们后期打算做餐巾纸,与藏药进行结合,不同藏药有不同的味道,熏浸过之后餐巾纸也可以有不同的味道,不但卫生、干净,而且也有了藏族的特色。餐巾纸是日常用品,市场需求应该比较大。这个想法已经跟哥哥商量过,并开始着手做了。”

安久·索南完加(左)和五哥安久·阿多(右)

藏纸做的灯笼(图片由安久·索南完加本人提供)

未来“小目标

“不能让每一种工艺单一化,我希望它们能循环起来。比如,等我们的培训中心招生达到一定规模,我会把我哥哥们带过去,把不同的手工艺教给小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开始了解这些藏族工艺和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代际传承。目前,我们本民族的人有很多都不太了解这些手工艺,又何谈这些工艺能有广阔的外部空间?”

在索南完加看来,现在小孩子特别需要去了解这些手工艺,但这样的平台却很少,如果能提供这样的平台,不管他们学到什么程度,至少可以形成一种民族文化意识。比如,将来他们上大学了,到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走进博物馆看到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手工艺时就可以很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而不是听导游来讲。

聊到尽兴处,索南完加向记者透露了他未来的“小目标”:“我希望能建成我们安久家族的餐馆,让它成为展示我们家族所有技艺的一个综合空间:餐馆的建筑可以用我大哥的木雕做装饰,藏纸做灯笼等装饰品,实现批量生产后还可以做成墙纸,酒具、餐具用黑陶、黄陶、红陶等陶器……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旅游景点,让人们感受一个纯民族性的、充满纯手工工艺元素的建筑,引起人们的兴趣后,他们就可以到我们的工厂,去亲身见证和体验藏黑纸、黑陶等制作工艺,从而打造一条‘家族旅游线’。”(中国西藏网 图文/翟月)

(责编: 央卓)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